關於升大學該選校還是選系,該選擇自己的興趣還是以未來收入為考量,眾說紛紜。有些人的觀點是:"應該要選校,系不重要,反正公司只看你什麼大學畢業的"。這樣的說法對於專業度較低的工作內容是成立的,譬如要聘一個行政人員,來了再培訓就好了。但譬如專業度很高的工作,律師、醫師、會計師、建築師、工程師、教師等等,不是本科系的很不容易。 那麼,如果以後想從事專業度高的工作,該用怎麼樣的準則去選系?有四點最為重要 興趣、專長、收入、幸福感 興趣跟專長是不同的,舉例來說吧,男生多半很喜歡打電玩,但有沒有專長到可以當電競選手?女生許多喜歡唱歌跳舞打扮漂亮,但沒有當明星的資質?喜歡搞笑胡鬧,有沒有專長到可以當網紅? 以前這類的想法只能猜測,孩子覺得可以、家長覺得不行,就引發家庭革命了。資訊時代有個好處,嘗試的成本超級低,沒有什麼好吵的,直接去試就好了。譬如說電玩,能不能線上排名世界前1000? 想當明星愛表演,線上開直播,能不能吸引1000個人來看? 錄影放上YouTube,能不能吸引1000個點閱? 這樣很簡單的 一千法則 ,一個暑假去嘗試就見真章了。當然有些孩子會不服氣的說:"時間太短了阿,還來不及有效果!",的確短時間不容易做出成效,但能夠拉近幻想跟現實的距離,讓數字來說話,孩子直接面對市場,家長不至於埋沒了人才,兩者都不要自以為是。 那麼如果是專業項目呢?也是有的,舉例來說APCS程式檢定能夠拿高分,那之後讀資工系必然會得心應手。再譬如 中學生網站 舉辦的小論文競賽,從物理、化學、農業、史地...等,共有21個大類,如果能得獎的必然也是有天份。而最簡單的,就是從學科成績來判斷,如果數學好的,適合讀資工系;如果物理電學擅長的,適合讀電機系;如果物理力學擅長的,適合讀機械、土木等等。關於哪些系需要哪些專長、未來的出路為何,教育部的 ColleGo 有詳細的介紹。而 IOH 有許多科系的系友、教授現身說法,非常值得參考。 在興趣的部分,有些家長會認為:「小孩子怎麼知道自己的興趣,難道喜歡玩手機就是對電機系有興趣嗎?他連手機裡面有哪些元件都不知道阿,還不是自以為興趣」。這樣的說法我並不苟同,興趣不一定需要對"知識細節"理解(都懂的話還要念大學嗎?),更大成分是你想要" 成就什麼 "。有些人對於救人一命特別有憧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