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資工系」標籤的文章

頂大冷門拚轉系 vs. 後段電資拚洗研:哪條路更容易?

我之前一直說,志在電資的學生,與其先選頂大冷門科系再寄望轉系,不如先讀後段大學的電資,研究所再考頂大。之前我計算過, 先進台大再轉電資概估成功率為3% 。那先讀後段電資再考頂大碩士呢? 以下是 海洋資工113級學生考取研究所榜單 。 當屆大學部101人,10上頂大,10人上四中(含北科台科),8人留在海大。我概估大學部有1/3不考研究所,也就是海大考研的人裡面,15%上頂大,30%上四中以上,這顯然比先上頂大冷門系,再寄望轉系電資好太多了。 對於高中生來說,最重要是三年內要好好探索興趣,興趣確定了,就應當選系不選校。分數上不了頂大電資,但已經探索過,確認很適合念電資,那就填其他大學的電資。既然適合,到哪間學校都能念得開心愉快書卷獎,後面可以轉學考、考研究所,最不濟還是留在這個產業,做自己擅長愉快的事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高三下才想要充實審查資料申請大學?兩手空空能怎麼辦?

有同學問我說,已經高三下要填志願了,想申請資工、資管相關科系,有沒有什麼緊急可以做的專案,可以充實審查資料。 還是強調我一再說的,申請資訊相關科系,最有效還是APCS,這是明白寫在招生簡章上的。公信力強、鑑別度高,只要考到APCS實作三級,基本上一階學測有過,二階甄試就會過。APCS在升高一的暑假就應該開始學,最晚高二寒假,再慢就來不及了。 如果都已經高三下要填志願了,才說要念資訊相關科系,兩手空空怎麼辦?有沒有可能立刻做一些東西跟教授展現誠意?好吧好吧,愷哥教你。 首先, 「反思不重要,成果才重要」 ,不要把心思放在作文比賽,教授審查了幾百篇的虛話,多看你一篇虛話只會嘆氣,不會錄取。 只剩幾個禮拜,要做出成果,我的建議是- 「自學用AI製作內容」,並把過程跟成果,寫成文章、影片、照片,放到社交平台上 。內容的質跟量就是你的成果,吸引到多少觀看也是成果,不但具有公信力,對於資管教授也展現了行銷管理能力。 AI生成內容難度不高,可以發揮的創意大,可能性大,也關聯到資訊領域的教授喜好。 譬如寫你學習某個topic 30天,一天一篇心得,放到blog。這方面可以搜尋「iThome鐵人賽」,是資訊界行之有年的做法。 譬如用AI生圖,產生某類特定主題的圖片,一天一張,放到Instagram。其實學習做這件事的過程,又連結到上一件事了 譬如用AI產生影片,針對某類特定主題做個十幾部,放到Youtube。一樣,學習做這件事的過程,連結到第一件事。 譬如用AI寫小說、畫漫畫...放到各種平台上,吸引流量跟討論。 做這些多有效?保證比編反思文還有效。 願意動手,有能力自學,有發揮創意,有吸引到觀看 ,能夠做到這個程度的學生已經夠稀有了,能贏你的人不多了。即使我已經提供了秘笈,絕大部分高三生,看到了也不會動手的。有動手就算做的再爛,也贏過90%的人了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高中生探索哪些科系最有利?

個人申請已經成為高中生進入大學最重要的管道,大約7成的入學名額都來自於此,個人申請有個特色是,只能選六個志願校系,六個都沒中就是落榜。有人會說:「我就是興趣廣泛啊,不能選100個志願校系嗎?多元入學怎麼這麼不多元。」 有喔,可以在分科測驗填100個志願,不過一方面分科管道只佔約2成的入學名額,二方面個人申請先舉行,不幸沒有錄取的話還是可以考分科,一般的學生都不會放棄個人申請。 個人申請這麼小氣的只開放六個志願,背後的原因是要倡導「適性發展」,如果學生早點確定興趣科系的話,再依照學測成績來做預估,六個志願不會太難填。 問題就在於,八成的高中生都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科系是什麼? 沒有提早佈局而去走個人申請的話,非常吃虧。 在一階學測通過門檻的情況下,二階甄試還是有7成的機率會落榜。 舉例來說,一個高中生一直都把時間花在念學科,要填志願時,想想對多媒體還算感興趣,就填了大眾傳播相關科系,兩手空空的去參加甄試;另一個高中生,已經累積製作了數十則youtube影片,並有數千名訂閱者。顯然的,後者被錄取的機會高太多了。 可是如果真的不知道興趣在哪裡的話,該往哪個方向去探索呢? 我會推薦資訊工程 系、或 資訊管理系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資工、資管是一個相對好念的科系: 一般大學裡面,理學院學的東西比較抽象,通常是最多人念不下去、被退學的科系;電機系的三電一工也是一堵高牆。相較資訊系學的東西,通常有一定邏輯就能理解,比較不抽象而且應用性高。從另一個面向看,物理系念的東西,是在想辦法理解上帝的發明,而資訊系是在理解人類的發明,後者當然好懂很多。 資工 、資管 是最好找工作的科系: 資訊業界有相當多非本科系的人,由於他們的本科系畢業之後不易找工作,努力轉職成電腦工程師,可見電腦人才是供不應求的,資訊本科系畢業生當然更為吃香。電腦相關的工作很多而且很廣,從維護建置的MIS(資訊管理)、以溝通管理為主的PM(產品或專案經理)、專門寫程式的programmer、軟硬整合的Maker等等,資訊系畢業的人即使各人強弱項不同,都還是能在資訊產業找到適合的工作,是學有所用比例最高的科系。 一台電腦發大財:  Google、Microsoft、Apple、Facebook這些科技巨頭的創辦人有什麼共通的特色?他們都是資訊科系的中輟生,書唸到一半發現創業的機會就離開學校...

電資教授數量影響有多大?四大院校哪所最強?考不到四大四中怎麼辦?

  有位 就讀台大電子所博班的作者,在 【 回應PTT"資工系大一新生求指點"一文 】 提出了非常詳盡的數據跟分析,談到電資領域升學及求職的狀況,我從其中挑出幾個重點,及我個人的補充 1)「以台大電機資訊學院為例,大學部一屆約300人,但碩班一屆高達860人」 也就是說,台大電資大學部就算通通直升碩士,還填不滿一半的缺額。 在層層遞補的效應下,電資領域的大學生,只要有正常念書,考研究所的時候,頂大(交清成)洗台大,中字(中央、中山、中興、中正)洗頂大,國立洗中字,其實是很容易的。 2)四大的電資教授量 台大電/資師資: 125 + 46 交大電/資師資: 197 + 123 清大電/資師資: 79 + 35 成大電/資師資: 105 + 42 可以看到交大遙遙領先,尤其資工方面更是一校輾壓其他三校總合。 我有時被學生問到:「老師,清大跟交大怎麼選?」。別的領域我不敢說,在交大電資領域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。我作為交大資工校友,感受很明顯。教授量影響幾個點: 世界上最新的科技領域,馬上有教授開課: 譬如25年前Google剛紅的時候就教資料探勘、20年前教雲端科技、15年前教智慧手機、目前的AI更不用說。不只是課堂上聽聽課,在別人還沒ready的時候就有實作經驗,立馬變成最搶手的人才,機會自己找上門。以我自己為例,11年前修了一門「Android程式設計」,拿作業去贏了幾個全國冠軍,藉此創業拿到郭台銘董事長的200萬美金投資。 有影響力的教授多: 世界有影響力的頭銜如IEEE fellow、ACM fellow,交大就有好幾位。有影響力就有資源,譬如當年我念博班的時候,全國選十個學生送到國外頂尖大學學習資安。我的指導教授手上就有兩個名額,我跟他談一談之後,他就讓我去了Berkeley,沒有考試沒有特別要求。 校友及就業機會 教授是人家3倍,校友當然也是人家3倍。科技界遇到高階主管,交大的機率是最高的,一句"學長"就從陌生人變自己人。相對的校友捐款也多,設備齊全新穎。產學合作也多,實務上不是學生畢業後找工作,而是公司藉由產學的名義,跟教授及學生先混熟,不然搶不到人才。 以上都是我親身經歷,不是聽人家說。說實話能上台大電資還是去,但交大在差不多的質上面用量去輾壓,優勢還是很強。 3)大學上不了四大四中怎麼辦? 第一招就是我前面講的,洗研...

什麼科系的出路廣?出路廣是優勢嗎?

之前有個學生來問我:「老師,我感覺我沒有很喜歡寫程式,是不是不適合念資工?」 我:「那如果可以重新選系,你會想選什麼呢?」 學生:「或許可以選心理系,即使不當專業心理師,也可以去做銷售、行銷、人資、教學、設計等等,總之只要跟人類互動相關的,都可以說跟心理系相關,出路很廣。」 我:「這麼說似乎沒錯,但問題是,不念心理系可不可以去做銷售、行銷、人資、教學、設計?」 我:「或者說,舉銷售、行銷、人資為例,是讀四年企管系的去自學一點心理比較有利,還是讀四年心理系的去自學企管比較有利?還是說企管系本來就會教到企管工作需要的心理學?」 確實,心理學是高通用性沒錯,但除了當心理師之外,大部分人都可以在他的本職學能之外,花一點時間學心理學,就把原本工作做得更好,未必需要花四年去念心理系。 我會說心理系是「就業優勢不強的通用性專長」。我不是說心理系不專業,心理師當然很專業,我是說扣除心理師之外的職業,以高通用性來看,心理系的職場優勢並不明顯。網路上有個說法是,心理專長就像醬油,沒辦法單吃,要再配主菜。 回頭來說資工系,一般人會以為「資工系畢業大部分都在寫程式」,這是個很常見的誤解。即使扣掉那些念得太糟糕,沒有在科技業工作的人,其實95%資工系畢業生的主要工作都不是寫程式。舉例來說,網路管理、資訊安全、系統整合、場域應用、專案管理等等,主要工作內容都不是寫程式。注意我是說「主要工作內容不是寫程式」,不是說「完全不會寫程式無所謂」。 也就是說,或許5%的工作內容還是要寫點難度不高的程式。 這個道理是這樣的,需求大的軟體都有領導廠商,根本輪不到你自己寫程式。譬如防毒軟體當然不可能自己寫,一定是買套裝軟體,但公司的電腦運作不正常,還是需要人力去處理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資工系畢業生,是靠domain knowledge吃飯的。但是當標準的套裝軟體,不符合特定應用狀況時,或許要寫一些程式。或者是專業上我們會說,寫一些"膠水",把幾個標準軟體給串起來。 要我說,我會說資訊能力是「就業優勢強的通用性專長」。目前的社會上,幾乎所有領域都離不開電腦,不管醫療、金融、教育、銷售、媒體、製造...等等。如果資工系畢業生真的能力不怎麼樣,在科技業找不到適合的工作,也是能在其他產業負責管理電腦,輕易找到待遇不差的工作。 除了資訊工程系之外,我也很推薦學生就讀資訊管理系。資管系可視為「半資工半企...

資工系特殊選才是怎麼回事?還是先考APCS吧!

每隔一陣子就會有家長問我:「我的孩子很聰明,但不喜歡念書,能不能讓他走特殊選才?」。這是天大的誤會, 特殊選才是要甄選特殊才能的學生,不是特別不喜歡念書的學生 。 國立資工相關的特殊選才名額(再加上保送、推薦等),一年在100人以內,也就是說資訊領域前0.1%的優秀高中生才有機會,幾乎都是學業成績很好的明星高中生。只適合天份跟努力兼具, 喜歡寫程式勝於玩手機的學生 。看到這裡,家長可以死心了。 接下來我粗略地把資工系特殊選才,分成「頂大資工特選」,跟「其他國立資工特選」來看。頂大就是一般通稱的台清交成。其他的部分有包括中央、師大、中山、中興、中正等等,雖然每年可能都有變動,大致上來說,海洋資工是國立資工特選最末一個志願。私立大學特選在此不討論。 很多人以為,特選就是把自認的優良表現都拿去給教授選,也有學生問我能不能做個遊戲去報特選。其實不是這樣的,頂大資工特選,99.9%的高中生連報名資格都沒有。粗略的來說,需要在三大程式賽當中(資訊奧林匹亞、資訊學科能力競賽、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大賽)進到全國決賽才能報名,這是明列在招生簡章上的。大約要有APCS實作五級的實力,才比較有機會進全國決賽。而最終要特選錄取的話,有APCS實作五級的水準都不一定上。所以 對頂大資工有興趣的學生,就是先往APCS準備,考到實作四級前都沒必要去想特選的事 。以我過去學生的經驗,如果高一上學期就能考到實作四級,那很適合往頂大特選的方向準備,最晚高二上考到還有一絲機會。 而「其他國立資工特選」,難度比頂大降了一級,因為大部分資訊能力優異的學生,都是學科有相當水準的明星高中生,所以挑戰頂大特選失敗後,大部分不會跑去其他資工特選,而是改走學測拚頂大。這些學校的招生簡章,也不會把全國決賽當作主要資格限制。譬如海洋資工特選的招生簡章,APCS實作四級就有報名資格,錄取機率也不低。若學生們評估自己學測真的比較弱,對資訊科技願意投注很多時間,是可以往這方向努力。 關於特選的更多細節,請直接去查各校系的招生簡章。或者吧,其實也不用去查,沒有考到APCS實作三級之前,通通不用去想資工特選的事。 先考到實作三級,學習歷程的絕對優勢先拿到,再看剩下多少時間, 就知道該拚特選還是學測了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程式APCS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資工系不教你賺錢?(資工+商業)才是雙手劍,威力無窮

今天交大特殊選才放榜,恭喜我的學生 交大百川正取 交大資工備取(安全範圍) 交大資安備取(安全範圍) 上周公布的清大資工備取(安全範圍) 他應該會選擇去交大百川,主修資工,讀成(資工 + 跨領域),會是很不錯的發展。我前陣子寫了兩篇文章 【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= 無限的商業機會】  、  【盡快賺很多的錢,早點退休?頂大資工可以不只是這樣】 都有寫到,其實資工系不是只能賣肝當碼農,可以邊環遊世界邊賺錢。但我仔細想想,資工系是不教你賺錢的,這得你自己摸索,哈。 我自己是三十幾歲的時候,拿著我在交大資工念博班研發的技術,自行出來創業,募到了郭台銘董事長投資的兩百萬美金,五年後燒完所有資金,才稍微了解商業,稍微了解世界運作的本質,然後找到自己滿意的生活模式。真是蠻高昂的學費。 我有另一個學生,兩年前他還是高中生,商業天分很高,我指導他獲得創業比賽優勝,進入台大創業中心,去年特殊選材進入清大拾穗計畫,現在本來應該是念大一的,但是他選擇休學,原因是他創業賺的錢,已經比一般大學生畢業生多很多,喪失了念大學的動機。 我一直勸他回大學修資訊相關課程,因為只會做商業是單手劍, (資工+商業)是雙手劍,威力無窮 。更正確地說,是(資工x商業),技能點都點在同一邊,是不會產生最大值的。一樣拿10個技能點來分配,9x1 不如5x5來的有威力。即使是沒有打算創業,甚至不打算當主管,打算一輩子當碼農,還是要有商業知識,因為選對未來趨勢、選對公司,都可以事半功倍。 而商業的本質,並不是賺錢這麼簡單粗暴。要我來說, 商業是「懂得別人在想什麼」的藝術,是「創造多贏」的藝術 。譬如這個上交大百川的學生,他本來拿給我看的簡報內容,是蠻標準的範本式寫法,大致上就是程式寫的不錯之外(但又跟國手距離不小),五育均優,努力向上。說好聽是寫的四平八穩,說的不好聽就是缺乏亮點。教授要錄取五育均優,努力向上的人嗎?先看看競爭對手,哪個人不是寫五育均優,努力向上?所以在沒有硬實力輾壓的情況下,這樣寫顯然不會錄取阿! 所以,簡報的重點就要放在「對手寫不出來」、「有實證非虛話」的獨特優勢阿。以這個學生來說,就是建了一個有十萬瀏覽數的程式教學網站,產生的「社會扶弱意義」。 總而言之, 以技術實力做為基底,然後用商業認知把價值發揮到最大 ,會是非常不錯的發展方向。再次恭喜我的學生,交大百川是很好的學程,祝他...

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= 無限的商業機會

上個月我到花蓮去玩了幾天,有兩件事讓我非常驚訝。其一是太魯閣遊客外國人比台灣人多 ,大概每三個人就有兩個是外國人。其二是我同學在花蓮做行政小姐。 我同學是頂大理工科畢業,之前在科學園區也是百萬年收的工程師,最近一年因為夫家長輩健康因素,隨著丈夫回老家定居。但是她在花蓮,只能找到一個月兩萬多塊的行政工作,她說花蓮找不到高科技工作,懷才不遇的遺憾溢於言表。 我想了一下跟她說, 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要不要自己創造工作呢? 作為花蓮當地少有的科技人才,有沒有可能自己創造一個,花蓮獨有,但當地卻少有人能勝任的工作呢? 就是當外國遊客的地陪 我講的不是找旅行社應徵地陪,我是說,自己從網路上獲取外國客戶、自己服務客戶、獲利全部進自己口袋,也就是所謂的一人公司。 一個居住在花蓮,英文流利、資訊科技嫻熟的人,首先可以在網路上架一個英文的花蓮旅遊網站,透過各種網路科技處理獲客、行銷、金流、溝通等問題,並實地帶著外國人尋訪花蓮之美,附贈當地人才會知道的秘境美食。再次強調,我講的不是應聘旅行社的地陪,而是從獲取外國客戶開始做的一人公司。前者做一筆生意大概要五個人分,後者則是全部進自己口袋,天壤之別。 我要傳達的重點就是, 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,有無限的商業機會 。那個X可以是你的任何專長或契機。譬如住在花蓮能提供外國人旅遊服務就是契機,譬如會吹中國笛、會做中國菜、甚至會講中文,都是一個可以變現的專長。不用老闆給你工作,你可以自己創造工作。 不信嗎? 眼前國內教英文的老師供過於求,即使是多益滿分,也未必有很好的收入。那為什麼不透過網路教外國人中文呢?疫情之後,全球都很熟悉透過網路來溝通學習。一樣是英文講得很不錯的台灣人,你想當台灣人的英文家教,還是當美國人的中文家教?前者侷限於2300萬人口,後者是全球市場超過80億,足足大了400倍阿!更何況歐美給的學費通常更多!  簡單來說,網路讓距離不再是問題 ,只要熟悉英文,就可以做400倍的市場! 那為什麼懂得資訊科技很重要? 如果只熟悉英文,其他工作需要公司處理,那就是替老闆打工的小職員,獲利都給老闆拿走了。如果懂得資訊科技,一個人可以一條龍做掉一間小公司的全部工作。各種獲客、行銷、金流、溝通、執行全部你一個人包辦,精確的說是你設計讓電腦自動處理,收入直接提升五倍。 用簡單的話來說, 熟悉資訊科技就是熟悉自動化 ,成本大幅下降。 當作...

資訊系畢業都在寫程式?剛好相反,幾乎都不是!

有學生問我:「老師,我對程式雖然不討厭,但也沒有很高的熱情,適合念資訊相關科系嗎?」。我的觀點是,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有很高的熱情,當然就優先去念,如果都沒有的話,資訊相關科系是最好的選擇。 其實, 資訊相關科系的畢業生,95%都「不會」以寫程式為其「主要工作」 。「全職寫程式」的工作不多是有道理的,因為程式只要寫一次,就可以供給幾億人使用,複製成本趨近於零。不像譬如餐飲業,所需員工的數量與客人的數量成線性關係,多幾倍的客人就得聘多幾倍的員工。但一個軟體平台譬如Google搜尋,給一億人用跟給十億人用,背後的程式設計師增加的並不多。 也就是說,市面上熱門的軟體,其實是由相對很少數,極度頂尖的程式設計師寫出來的。那麼資訊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如果只有少數去寫程式,大多去幹嘛了呢?我會說是「資訊應用」。 我所謂的「資訊應用」,可以比較簡單理解成,將頂尖工程師設計出來的 標準化產品 ,落地到 多變的實際場域 去。舉例來說,一般公司運作要用到的資訊產品,譬如說電腦、網路、軟體平台(差勤系統、會計系統...等),多是買現成廠商的產品,但要讓現成產品運作無誤並不容易,需要一個專業的資訊人員去安裝、設定、維護、客製化。可以說,一個標準化的產品,或許產品自身就可以應付95%的需求,但各應用場域的差異性,就需要資訊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去處理。而應用場域多不勝數,所以資訊相關的職缺總是大量的缺人。 資訊系的課程內容,有很大部分是Domain Knowledge,譬如資訊安全、網路通訊、高速運算、人工智慧等等。而我前述說到的「資訊應用」,就要用到這些Domain Knowledge。譬如說防火牆、防毒軟體都是成熟產品了,但並不是誰拿去了都能確保企業不受駭客入侵,資訊系的價值可以在這邊發揮出來。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,完全不會寫程式也無所謂,我說的是大多不會以寫程式為其「主要工作」,但是有很大的機會是,要用到一點寫程式的能力,譬如我自己設計系統,經常用95%的現成軟體,然後自己寫程式去補足那5%缺乏的部分。我的工時大部分花在設計系統,這用到大量Domain Knowledge,只有少部分時間在寫程式。但如果不是我有寫程式的能力,也沒辦法建構一個完整的系統。舉個例子來說,為了提升程式學習成效,我們開發一個 「code1程式練習系統」 ,能夠在同學解題的過程中給予幫助。這個系統是以open source軟體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