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資管系」標籤的文章

什麼科系的出路廣?出路廣是優勢嗎?

之前有個學生來問我:「老師,我感覺我沒有很喜歡寫程式,是不是不適合念資工?」 我:「那如果可以重新選系,你會想選什麼呢?」 學生:「或許可以選心理系,即使不當專業心理師,也可以去做銷售、行銷、人資、教學、設計等等,總之只要跟人類互動相關的,都可以說跟心理系相關,出路很廣。」 我:「這麼說似乎沒錯,但問題是,不念心理系可不可以去做銷售、行銷、人資、教學、設計?」 我:「或者說,舉銷售、行銷、人資為例,是讀四年企管系的去自學一點心理比較有利,還是讀四年心理系的去自學企管比較有利?還是說企管系本來就會教到企管工作需要的心理學?」 確實,心理學是高通用性沒錯,但除了當心理師之外,大部分人都可以在他的本職學能之外,花一點時間學心理學,就把原本工作做得更好,未必需要花四年去念心理系。 我會說心理系是「就業優勢不強的通用性專長」。我不是說心理系不專業,心理師當然很專業,我是說扣除心理師之外的職業,以高通用性來看,心理系的職場優勢並不明顯。網路上有個說法是,心理專長就像醬油,沒辦法單吃,要再配主菜。 回頭來說資工系,一般人會以為「資工系畢業大部分都在寫程式」,這是個很常見的誤解。即使扣掉那些念得太糟糕,沒有在科技業工作的人,其實95%資工系畢業生的主要工作都不是寫程式。舉例來說,網路管理、資訊安全、系統整合、場域應用、專案管理等等,主要工作內容都不是寫程式。注意我是說「主要工作內容不是寫程式」,不是說「完全不會寫程式無所謂」。 也就是說,或許5%的工作內容還是要寫點難度不高的程式。 這個道理是這樣的,需求大的軟體都有領導廠商,根本輪不到你自己寫程式。譬如防毒軟體當然不可能自己寫,一定是買套裝軟體,但公司的電腦運作不正常,還是需要人力去處理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資工系畢業生,是靠domain knowledge吃飯的。但是當標準的套裝軟體,不符合特定應用狀況時,或許要寫一些程式。或者是專業上我們會說,寫一些"膠水",把幾個標準軟體給串起來。 要我說,我會說資訊能力是「就業優勢強的通用性專長」。目前的社會上,幾乎所有領域都離不開電腦,不管醫療、金融、教育、銷售、媒體、製造...等等。如果資工系畢業生真的能力不怎麼樣,在科技業找不到適合的工作,也是能在其他產業負責管理電腦,輕易找到待遇不差的工作。 除了資訊工程系之外,我也很推薦學生就讀資訊管理系。資管系可視為「半資工半企...

資工系不教你賺錢?(資工+商業)才是雙手劍,威力無窮

今天交大特殊選才放榜,恭喜我的學生 交大百川正取 交大資工備取(安全範圍) 交大資安備取(安全範圍) 上周公布的清大資工備取(安全範圍) 他應該會選擇去交大百川,主修資工,讀成(資工 + 跨領域),會是很不錯的發展。我前陣子寫了兩篇文章 【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= 無限的商業機會】  、  【盡快賺很多的錢,早點退休?頂大資工可以不只是這樣】 都有寫到,其實資工系不是只能賣肝當碼農,可以邊環遊世界邊賺錢。但我仔細想想,資工系是不教你賺錢的,這得你自己摸索,哈。 我自己是三十幾歲的時候,拿著我在交大資工念博班研發的技術,自行出來創業,募到了郭台銘董事長投資的兩百萬美金,五年後燒完所有資金,才稍微了解商業,稍微了解世界運作的本質,然後找到自己滿意的生活模式。真是蠻高昂的學費。 我有另一個學生,兩年前他還是高中生,商業天分很高,我指導他獲得創業比賽優勝,進入台大創業中心,去年特殊選材進入清大拾穗計畫,現在本來應該是念大一的,但是他選擇休學,原因是他創業賺的錢,已經比一般大學生畢業生多很多,喪失了念大學的動機。 我一直勸他回大學修資訊相關課程,因為只會做商業是單手劍, (資工+商業)是雙手劍,威力無窮 。更正確地說,是(資工x商業),技能點都點在同一邊,是不會產生最大值的。一樣拿10個技能點來分配,9x1 不如5x5來的有威力。即使是沒有打算創業,甚至不打算當主管,打算一輩子當碼農,還是要有商業知識,因為選對未來趨勢、選對公司,都可以事半功倍。 而商業的本質,並不是賺錢這麼簡單粗暴。要我來說, 商業是「懂得別人在想什麼」的藝術,是「創造多贏」的藝術 。譬如這個上交大百川的學生,他本來拿給我看的簡報內容,是蠻標準的範本式寫法,大致上就是程式寫的不錯之外(但又跟國手距離不小),五育均優,努力向上。說好聽是寫的四平八穩,說的不好聽就是缺乏亮點。教授要錄取五育均優,努力向上的人嗎?先看看競爭對手,哪個人不是寫五育均優,努力向上?所以在沒有硬實力輾壓的情況下,這樣寫顯然不會錄取阿! 所以,簡報的重點就要放在「對手寫不出來」、「有實證非虛話」的獨特優勢阿。以這個學生來說,就是建了一個有十萬瀏覽數的程式教學網站,產生的「社會扶弱意義」。 總而言之, 以技術實力做為基底,然後用商業認知把價值發揮到最大 ,會是非常不錯的發展方向。再次恭喜我的學生,交大百川是很好的學程,祝他...

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= 無限的商業機會

上個月我到花蓮去玩了幾天,有兩件事讓我非常驚訝。其一是太魯閣遊客外國人比台灣人多 ,大概每三個人就有兩個是外國人。其二是我同學在花蓮做行政小姐。 我同學是頂大理工科畢業,之前在科學園區也是百萬年收的工程師,最近一年因為夫家長輩健康因素,隨著丈夫回老家定居。但是她在花蓮,只能找到一個月兩萬多塊的行政工作,她說花蓮找不到高科技工作,懷才不遇的遺憾溢於言表。 我想了一下跟她說, 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要不要自己創造工作呢? 作為花蓮當地少有的科技人才,有沒有可能自己創造一個,花蓮獨有,但當地卻少有人能勝任的工作呢? 就是當外國遊客的地陪 我講的不是找旅行社應徵地陪,我是說,自己從網路上獲取外國客戶、自己服務客戶、獲利全部進自己口袋,也就是所謂的一人公司。 一個居住在花蓮,英文流利、資訊科技嫻熟的人,首先可以在網路上架一個英文的花蓮旅遊網站,透過各種網路科技處理獲客、行銷、金流、溝通等問題,並實地帶著外國人尋訪花蓮之美,附贈當地人才會知道的秘境美食。再次強調,我講的不是應聘旅行社的地陪,而是從獲取外國客戶開始做的一人公司。前者做一筆生意大概要五個人分,後者則是全部進自己口袋,天壤之別。 我要傳達的重點就是, 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,有無限的商業機會 。那個X可以是你的任何專長或契機。譬如住在花蓮能提供外國人旅遊服務就是契機,譬如會吹中國笛、會做中國菜、甚至會講中文,都是一個可以變現的專長。不用老闆給你工作,你可以自己創造工作。 不信嗎? 眼前國內教英文的老師供過於求,即使是多益滿分,也未必有很好的收入。那為什麼不透過網路教外國人中文呢?疫情之後,全球都很熟悉透過網路來溝通學習。一樣是英文講得很不錯的台灣人,你想當台灣人的英文家教,還是當美國人的中文家教?前者侷限於2300萬人口,後者是全球市場超過80億,足足大了400倍阿!更何況歐美給的學費通常更多!  簡單來說,網路讓距離不再是問題 ,只要熟悉英文,就可以做400倍的市場! 那為什麼懂得資訊科技很重要? 如果只熟悉英文,其他工作需要公司處理,那就是替老闆打工的小職員,獲利都給老闆拿走了。如果懂得資訊科技,一個人可以一條龍做掉一間小公司的全部工作。各種獲客、行銷、金流、溝通、執行全部你一個人包辦,精確的說是你設計讓電腦自動處理,收入直接提升五倍。 用簡單的話來說, 熟悉資訊科技就是熟悉自動化 ,成本大幅下降。 當作...

文理都有興趣?有個科系讓你進可攻退可守

最近有同學問我:「老師,我文理都有興趣,再加上就業考量的話,我該怎麼選擇科系呢?」 我跟這個同學討論之後,發現他的考量特別複雜,大概有以下幾點 因為就業跟對數理有興趣,偏向理組科系 但是又有興趣輔系或雙主修法律系。所以主系不能太操 偏向選校不選系。所以太熱門科系不能選 先講結論,我的建議是, 選擇資訊管理系 。 具體來說資管系學的東西,就是一半資工、一半企管。主修科目大略為程式設計、資料庫、管理資訊系統、人工智慧、會計學、經濟學、管理學...等等,既會學習寫程式,也會學習數位行銷、商務管理等等。若以從工程到商業的光譜來看,可說資工是在最工程的那邊,企管是在最管理的那邊,而資管就是站在中間,用資訊技術來解決管理問題。 更具體來說,資工跟資管不同的地方在於,資工在「 研發 資訊技術」,資管在「 應用 資訊技術」,前者明顯較為困難,人才較為稀缺,若以就業來說,資工明顯較占優勢,但是跟絕大多數文組科系相較,資管的就業機會跟薪水都好上許多。 所以,如果是明顯理組腦的話,我都會建議學生讀資工。但如果是文組腦想要好找工作、或是文理均衡的學生,資管是不錯的選擇。 而資管系學測採計的科目,各大學並不一致,大致上就是數、英、國、自的組合。數學跟英文幾乎是各大學資管系都會採計,加採國、自與否則看該校的走向。如政大資管偏文組(採數、英、國),中央資管偏理組(採數、英、自),台大資管要求文理兼備(採數、英、國、自),交大資管則分成文理兩組(資訊管理組:數、英、自;財務金融組:數、英、國)。因此,不管是偏文或偏理的高中生,都可以報考資管系,若文理兼備就更佔優勢。 以出路而言,幾乎各行各業都需要應用資訊技術,所以資管系不怕找不到工作。當中以金融產業較為突出,因為金融產業需要懂電腦又懂商業的人才,正適合資管畢業生發揮專長,同時金融業發展蓬勃,相對的職缺多、待遇好。想更理解相關科系的差別,可以看一下 【電機、資工、資管系差別在哪?】 再舉一個例子,我自己的朋友開了一間新創公司,做的是「法律界的Google」。他們所解決的問題是,法律相關法條、判例太多,律師用一般的資料庫搜尋太困難,查出來的資料太多看不完,或者關鍵字下不精準就找不到,所以事務所要聘不少法務助理來做人工處理。但他們的系統運用了AI技術,能精準快速的找到最重要的幾份參考文件,協助事務所節省大量時間跟人力。類似這樣的案例本質上就是「資訊能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