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資訊系」標籤的文章

APCS 4+4上台大資工?搞清楚APCS的作用

最近家長問我APCS組的問題,我簡單解說一下考APCS的作用。 大多學生適用,把APCS成績拿來過「個人申請二階甄試」。也就是同學最煩惱的 學習歷程 ,如果APCS考到3+3,基本上電資相關科系的 「一般組二階甄試」 幾乎穩過。 個人申請電資APCS組,少部分同學適用。簡單來說APCS組(或資安組)就是APCS成績好的學生,學測分數低一點仍能進到二階。為什麼說少部分同學適用?因為APCS組名額極少,要上頂大資工APCS組的話,APCS要考到5+5,這比學測頂標還難很多,大部分同學還是拚學測比較實際。很多人以為 APCS官網列表 就是錄取標準,以為APCS 4+4就可以錄取台大資工APCS組。錯了,那個是「報名門檻」,大致上頂大要APCS 5+5,中字輩4+4,後段國立3+3,比較有機會「錄取」APCS組。 再次強調,個人申請APCS組 不是後門是窄門 ,對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說,時間效益最高是考到APCS 3+3,學習歷程就搞定了,剩下的時間就專注學測,報一般組。上到愷哥進階班的學生,九成都在半年內考過APCS 3+3。 但其實,還是有一個後門,可以用學測前標考上頂標的校系,就是 北科電資學士班APCS超篩 。 家長又問:「老師,你說APCS考到3+3就夠了,確定嗎?我聽說台清交資工要4+4,官網也是這樣寫。」 是的,我確定。 再次強調,台清交資工要(APCS 4+4)是誤解,那是 「APCS組」「一階」「報名門檻」 ,4+4上不了,5+5才有機會錄取,(APCS 5+5)比學測頂標還難很多。 那為何我說APCS考到3+3對大部分高中生就夠了。我說的是 「一般組」「二階甄試」「錄取慣例」 ,當學生學測成績足以過一階,(APCS 3+3) 就足以過二階甄試。也就是APCS拿來當學習歷程,而不是走APCS組想要學測少考幾分。 對絕大多數的高中生來說, 盡快考到(APCS 3+3)即搞定學習歷程,把剩下時間拿來拚學測 ,是最有時間效益的。 只有少數程式能力明顯比學科成績好的學生,較適合拚APCS組或 特殊選才 。什麼叫程式能力比學科成績好?大致上可以說,如果學測考不到頂標,上不了中字輩資工,但可以靠(APCS 4+4)走特殊選才或APCS組上。而(APCS 4+4)並不容易,需要天份跟努力齊備。學科不太有天份跟努力,但程式方面卻有,這種學生比例很低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...

念文組出路好嗎? 有個系待遇不錯,知道就是賺到

看到最近網路上很多「念文組也很好」的文章,不禁歎氣。 嘆氣的不是文組不好,而是這些文章總是要說「文組也可以領高薪」,然後拿特例來當通例。 「文組做到頂尖也可以拿高薪」是正確的廢話,任何領域做到頂尖都可以拿高薪,問題是比例有多高,不然淡江中學音樂科畢業,每年也能賺幾十億啊,何必念大學。 「台積電也有文組職缺」是正確的廢話,台積電也有在聘警衛跟保潔啊,連文組都不必念。 數據告訴我們,普遍文組畢業難找工作,低薪。這是現況統計出來的結果,不是舉幾個特例就可以爭辯過去的。但我並非鼓勵所有人都去硬讀理組,不可能所有人腦袋結構都適合理組,強求只會更慘。 在文句上爭辯一點幫助都沒有,不如務實的給未來需要賺錢養家的文組傾向學生,未來出路的明確資訊。 根據"104薪資情報",文組薪資第一名是法律系,第二名是資管系。 法律系長期是文組第一志願,這大家都知道。 資訊管理系是長期被低估的科系 。網路上傳言「念資管系,技術比不上資工,管理比不上企管」,前一句無法反駁,但後一句是很有問題的。企管系畢業去哪裡找一個企業高薪聘你來管?眼前的統計數據,資管系的薪資就是排文組第二,人才市場上已經認同,資管系能替企業產生較高的價值。 而長期來說,隨著AI越來越發達,資管系的優勢會越來越突出,劣勢會越來越淡化。 在AI的輔助下,未來「稍懂技術」的資管生,能處理以前必須「很懂技術」才能解決的問題。 而「稍懂商業」的資管生,也能把資訊能力運用到商業場域,發掘需求,產生價值,獲取高薪。 目前還沒有很多人理解這個趨勢,資管系的錄取分數還不是被衝的很高,知道的人就佔便宜。 我之前寫的幾篇 【文理都有興趣?有個科系讓你進可攻退可守】  , 【什麼科系的出路廣?出路廣等於門檻低?】 ,都可以參考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什麼科系的出路廣?出路廣是優勢嗎?

之前有個學生來問我:「老師,我感覺我沒有很喜歡寫程式,是不是不適合念資工?」 我:「那如果可以重新選系,你會想選什麼呢?」 學生:「或許可以選心理系,即使不當專業心理師,也可以去做銷售、行銷、人資、教學、設計等等,總之只要跟人類互動相關的,都可以說跟心理系相關,出路很廣。」 我:「這麼說似乎沒錯,但問題是,不念心理系可不可以去做銷售、行銷、人資、教學、設計?」 我:「或者說,舉銷售、行銷、人資為例,是讀四年企管系的去自學一點心理比較有利,還是讀四年心理系的去自學企管比較有利?還是說企管系本來就會教到企管工作需要的心理學?」 確實,心理學是高通用性沒錯,但除了當心理師之外,大部分人都可以在他的本職學能之外,花一點時間學心理學,就把原本工作做得更好,未必需要花四年去念心理系。 我會說心理系是「就業優勢不強的通用性專長」。我不是說心理系不專業,心理師當然很專業,我是說扣除心理師之外的職業,以高通用性來看,心理系的職場優勢並不明顯。網路上有個說法是,心理專長就像醬油,沒辦法單吃,要再配主菜。 回頭來說資工系,一般人會以為「資工系畢業大部分都在寫程式」,這是個很常見的誤解。即使扣掉那些念得太糟糕,沒有在科技業工作的人,其實95%資工系畢業生的主要工作都不是寫程式。舉例來說,網路管理、資訊安全、系統整合、場域應用、專案管理等等,主要工作內容都不是寫程式。注意我是說「主要工作內容不是寫程式」,不是說「完全不會寫程式無所謂」。 也就是說,或許5%的工作內容還是要寫點難度不高的程式。 這個道理是這樣的,需求大的軟體都有領導廠商,根本輪不到你自己寫程式。譬如防毒軟體當然不可能自己寫,一定是買套裝軟體,但公司的電腦運作不正常,還是需要人力去處理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資工系畢業生,是靠domain knowledge吃飯的。但是當標準的套裝軟體,不符合特定應用狀況時,或許要寫一些程式。或者是專業上我們會說,寫一些"膠水",把幾個標準軟體給串起來。 要我說,我會說資訊能力是「就業優勢強的通用性專長」。目前的社會上,幾乎所有領域都離不開電腦,不管醫療、金融、教育、銷售、媒體、製造...等等。如果資工系畢業生真的能力不怎麼樣,在科技業找不到適合的工作,也是能在其他產業負責管理電腦,輕易找到待遇不差的工作。 除了資訊工程系之外,我也很推薦學生就讀資訊管理系。資管系可視為「半資工半企...

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= 無限的商業機會

上個月我到花蓮去玩了幾天,有兩件事讓我非常驚訝。其一是太魯閣遊客外國人比台灣人多 ,大概每三個人就有兩個是外國人。其二是我同學在花蓮做行政小姐。 我同學是頂大理工科畢業,之前在科學園區也是百萬年收的工程師,最近一年因為夫家長輩健康因素,隨著丈夫回老家定居。但是她在花蓮,只能找到一個月兩萬多塊的行政工作,她說花蓮找不到高科技工作,懷才不遇的遺憾溢於言表。 我想了一下跟她說, 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要不要自己創造工作呢? 作為花蓮當地少有的科技人才,有沒有可能自己創造一個,花蓮獨有,但當地卻少有人能勝任的工作呢? 就是當外國遊客的地陪 我講的不是找旅行社應徵地陪,我是說,自己從網路上獲取外國客戶、自己服務客戶、獲利全部進自己口袋,也就是所謂的一人公司。 一個居住在花蓮,英文流利、資訊科技嫻熟的人,首先可以在網路上架一個英文的花蓮旅遊網站,透過各種網路科技處理獲客、行銷、金流、溝通等問題,並實地帶著外國人尋訪花蓮之美,附贈當地人才會知道的秘境美食。再次強調,我講的不是應聘旅行社的地陪,而是從獲取外國客戶開始做的一人公司。前者做一筆生意大概要五個人分,後者則是全部進自己口袋,天壤之別。 我要傳達的重點就是, 「資訊科技+英文+X」,有無限的商業機會 。那個X可以是你的任何專長或契機。譬如住在花蓮能提供外國人旅遊服務就是契機,譬如會吹中國笛、會做中國菜、甚至會講中文,都是一個可以變現的專長。不用老闆給你工作,你可以自己創造工作。 不信嗎? 眼前國內教英文的老師供過於求,即使是多益滿分,也未必有很好的收入。那為什麼不透過網路教外國人中文呢?疫情之後,全球都很熟悉透過網路來溝通學習。一樣是英文講得很不錯的台灣人,你想當台灣人的英文家教,還是當美國人的中文家教?前者侷限於2300萬人口,後者是全球市場超過80億,足足大了400倍阿!更何況歐美給的學費通常更多!  簡單來說,網路讓距離不再是問題 ,只要熟悉英文,就可以做400倍的市場! 那為什麼懂得資訊科技很重要? 如果只熟悉英文,其他工作需要公司處理,那就是替老闆打工的小職員,獲利都給老闆拿走了。如果懂得資訊科技,一個人可以一條龍做掉一間小公司的全部工作。各種獲客、行銷、金流、溝通、執行全部你一個人包辦,精確的說是你設計讓電腦自動處理,收入直接提升五倍。 用簡單的話來說, 熟悉資訊科技就是熟悉自動化 ,成本大幅下降。 當作...

資訊系畢業都在寫程式?剛好相反,幾乎都不是!

有學生問我:「老師,我對程式雖然不討厭,但也沒有很高的熱情,適合念資訊相關科系嗎?」。我的觀點是,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有很高的熱情,當然就優先去念,如果都沒有的話,資訊相關科系是最好的選擇。 其實, 資訊相關科系的畢業生,95%都「不會」以寫程式為其「主要工作」 。「全職寫程式」的工作不多是有道理的,因為程式只要寫一次,就可以供給幾億人使用,複製成本趨近於零。不像譬如餐飲業,所需員工的數量與客人的數量成線性關係,多幾倍的客人就得聘多幾倍的員工。但一個軟體平台譬如Google搜尋,給一億人用跟給十億人用,背後的程式設計師增加的並不多。 也就是說,市面上熱門的軟體,其實是由相對很少數,極度頂尖的程式設計師寫出來的。那麼資訊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如果只有少數去寫程式,大多去幹嘛了呢?我會說是「資訊應用」。 我所謂的「資訊應用」,可以比較簡單理解成,將頂尖工程師設計出來的 標準化產品 ,落地到 多變的實際場域 去。舉例來說,一般公司運作要用到的資訊產品,譬如說電腦、網路、軟體平台(差勤系統、會計系統...等),多是買現成廠商的產品,但要讓現成產品運作無誤並不容易,需要一個專業的資訊人員去安裝、設定、維護、客製化。可以說,一個標準化的產品,或許產品自身就可以應付95%的需求,但各應用場域的差異性,就需要資訊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去處理。而應用場域多不勝數,所以資訊相關的職缺總是大量的缺人。 資訊系的課程內容,有很大部分是Domain Knowledge,譬如資訊安全、網路通訊、高速運算、人工智慧等等。而我前述說到的「資訊應用」,就要用到這些Domain Knowledge。譬如說防火牆、防毒軟體都是成熟產品了,但並不是誰拿去了都能確保企業不受駭客入侵,資訊系的價值可以在這邊發揮出來。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,完全不會寫程式也無所謂,我說的是大多不會以寫程式為其「主要工作」,但是有很大的機會是,要用到一點寫程式的能力,譬如我自己設計系統,經常用95%的現成軟體,然後自己寫程式去補足那5%缺乏的部分。我的工時大部分花在設計系統,這用到大量Domain Knowledge,只有少部分時間在寫程式。但如果不是我有寫程式的能力,也沒辦法建構一個完整的系統。舉個例子來說,為了提升程式學習成效,我們開發一個 「code1程式練習系統」 ,能夠在同學解題的過程中給予幫助。這個系統是以open source軟體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