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愷哥程式APCS班招生中!

  Q:愷哥APCS程式班的目標是什麼? 這門課會協助同學APCS考出好成績, 幫助你能申請上理想的大學 (尤其是國立資工、資管、電機相關科系) 讓同學開拓眼界,理解各種新科技與培養思考邏輯, 有能力在跟教授面試時侃侃而談,並用程式來解決人生中的難題 Q:所以,課程內容教什麼呢? 以Python為主。原因有二,1)Python是最簡潔易寫的語言,在APCS考試時答題最有效率。 2)用Python做Project相當佔優勢,現代最重要的應用包括網站、人工智慧等,Python都是最主流的語言。除了Python之外,也會用一點時間教學生"讀懂"C語言(不用會寫),因為APCS考觀念題需要,未來也有機會碰到。 配合APCS的考試範圍,會教授基本運算、資料型態、條件判斷、迴圈、陣列、函式、遞迴、佇列、堆疊、排序、搜尋等等內容,並搭配大量練習 講解人工智慧、區塊鍊、5G、VR、AR、駭客思維、創新創業...等最新的科技趨勢及思維模式等等,開拓同學科技視野 【閱讀完整內容】
最近的文章

最頂尖的知識都在網路上了,還需要念大學嗎?

我最近剛好遇到兩件事,都是跟台大有關,也都跟創業有關。一則是台大「創新創業實踐」課程,請我去講了一堂課,二則是我一個學生念了台大資工一年後,目前休學中(更準確的說是「探索學習計畫」),來找我吃飯,請教我是否應該繼續念大學。 之所以台大會找我去講課,是因為我以讀博士班研發的技術,創辦新創公司,獲得郭台銘董事長投資200萬美金,在創業方面有些經驗與影響力。關於愷哥這方面的經歷,可以 參考一下這裡 。 我這個台大資工的學生,之所以猶豫是否要把大學念完,主要是: 1)他從高中就覺得,跟著學校的進度是沒有效率的,他都是照自己的進度,上課沒有在管老師,而確實他的成績也好到可以考上台大資工。上了大學之後,還是覺得老師的進度沒有效率,或者選不到自己想上的課。 2)他自己在網路上學習Harvard的課程,品質比台大好很多。包括MIT、Stanford等名校,都有非常多高品質的課程。 綜合以上,他很懷疑自己是否有必要把大學念完。到這邊我問他:「你覺得念大學主要的目的是什麼?」。他想了一下告訴我:「應該是"學習"跟"人脈"」。但偏偏台大的課程不能讓他滿意,造成他的學習效率不夠好。 再來我問他:「你期待你30歲的時候是什麼樣子?」。他說:「希望能自己創業成功,財富自由,對人類有貢獻」。 綜合以上兩點,他念完大學會比較有利。 他在思維上犯了一個謬誤, 「把學習看得太重要」 ,尤其在頂大電資這個層級的學生,學習本身不是困難。最重要且最困難的是「找到目標」,學習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之一,學習本身並不是目標。或者從另一個面向來說,學習只是自我提升,對於別人是沒有價值的,沒有人會因為你考試100分,而感受到你的貢獻。 現實的說, 念大學不是為了更有效率的學習 ,而是為了取得一個credit,讓你以後不管求職、創業、甚至只是交朋友,都可以讓別人快速評估你的程度,給你特別好的機會。 確實credit也未必要一定要是學歷。但網路上有一句話是「能力比學歷更重要」,讓很多人誤以為學歷不重要,自學了一些東西之後,自我認定能力很好,這也不對。注意,我強調的是「credit」不是「能力」,所謂的credit,是 外部認同你的能力,讓你得到的一些「成果證明」 。譬如說你可以全國大賽得獎、可以寫出App有上萬人下載、可以做專案在github有上千個star。對這個學生來說,除非他有

學習歷程該怎麼寫?沒有成果只談興趣當然空泛

之前幫高三學生看了一份學習歷程自述,看到很多典型的方向錯誤,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。 一般學生都會寫「反思、就讀動機、未來規劃」這幾個章節。網路上都會說「反思很重要」。很多學生都說寫這些東西很虛,不知道寫什麼。愷哥常強調 「重點是成果不是反思」 ,我的學生大多考到APCS實作三級以上,可以往這幾個方向寫。 反思 就寫,從零開始學程式,到考到APCS實作三級中間的困難、突破與成長。 就讀動機 就寫,考到APCS實作三級之後,雖然程式能力已經贏過99%的高中生,但資工不是只有寫程式,還有很多領域知識包括資安、遊戲、手機、網路、系統、IC設計、AI等等,希望有機會廣泛的學習,繼續從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去專注做出貢獻。 未來規劃 就寫,譬如目前對遊戲最感興趣,希望持續精進已有的APCS實作三級能力,加上在系上學到領域知識,大四畢業前能開發一款遊戲app並上架。 接下來解析一下為什麼這麼寫。 首先,大部分高中生寫得很虛,因為 沒有成果只談興趣當然空泛 。若是有成果(APCS成績),就可以 環繞成果去闡述每一個章節 ,自然就會飽滿。 再來,一個教授看學習歷程,大概只花1min。所以我在每個章節都強調「APCS實作三級」,就是為了保證教授不會漏看。 一定要不斷提醒教授:「眼前我的程式能力就是贏過99%高中生,不錄取我是要錄取誰?」 我也經常被問到:「老師,那參加營隊有沒有用?」。還是回到我剛講的「成果」,參加營隊是成果嗎?不是,他是一個「過程」,有繳錢就有的過程。所謂的成果是「贏過絕大部份人」,如果你參加完營隊,後續APCS考到實作三級就有用,如果考不到,不就表示你學得不好嗎?如果只是告訴教授「我有學過程式」,那全台灣高中生都有學過程式阿,難道能夠全部錄取? 只要有APCS 實作三級以上的學生,完全不用焦慮學習歷程怎麼寫。成果條列清楚,「反思、就讀動機、未來規劃」都只是交差過場,沒有寫的不夠好的問題。學習歷程不是作文比賽,而是成果展示, 只有成果不夠好,沒有作文不夠好 。實務上,從來不是比誰學習歷程「寫」的好,而是在下筆寫之前,就已經分出勝負了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選文組為繁星?文理均衡的高中生該如何選組

前陣子有學生升高二,問我選組的問題。他文理的成績都不錯,但校排方面是文組比較高,他考慮選文組,是因為"繁星"可以上到比較好的學校。 我給他一個關鍵訊息是 「頂大文組畢業後的待遇,概估與前段私立電資相近」 。 如果家裡沒有太大經濟壓力、對文組的興趣比較高,那選文組沒有問題。 如果未來待遇是重要的,文理皆可的話,那電資會是較好的選擇。 之前我提過,理組的分數排行依序是「電資」=>「工學院」=>「理學院」。 其實長期來說, 中字輩電資的待遇是領先頂大工學院的 。 但因為老一輩有「能夠唸台大為何要選別的」的想法,以及高中校方希望榜單好看,所以許多學生選填志願的策略是「從較高分的大學,選一個可以接受(較低分)的系」。在相近的分數下,電資跟工學院的志願差,過往大概差三個大學,譬如台大工學院的分數與成大電資相近。但今年則遠遠不止了,如 這裡所述 ,中正電機甲組,分數已經追上台大土木系。 真要說這個趨勢,其實是黃仁勳帶來的媒體效應,讓理工科的學生從「半選系半選校」,變成「選系不選校」。而這樣的趨勢出現之後,就不太容易反轉了。因為待遇上的差距就擺在那,心理關卡一突破,就回不去了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電資教授數量影響有多大?四大院校哪所最強?考不到四大四中怎麼辦?

  有位 就讀台大電子所博班的作者,在 【 回應PTT"資工系大一新生求指點"一文 】 提出了非常詳盡的數據跟分析,談到電資領域升學及求職的狀況,我從其中挑出幾個重點,及我個人的補充 1)「以台大電機資訊學院為例,大學部一屆約300人,但碩班一屆高達860人」 也就是說,台大電資大學部就算通通直升碩士,還填不滿一半的缺額。 在層層遞補的效應下,電資領域的大學生,只要有正常念書,考研究所的時候,頂大(交清成)洗台大,中字(中央、中山、中興、中正)洗頂大,國立洗中字,其實是很容易的。 2)四大的電資教授量 台大電/資師資: 125 + 46 交大電/資師資: 197 + 123 清大電/資師資: 79 + 35 成大電/資師資: 105 + 42 可以看到交大遙遙領先,尤其資工方面更是一校輾壓其他三校總合。 我有時被學生問到:「老師,清大跟交大怎麼選?」。別的領域我不敢說,在交大電資領域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。我作為交大資工校友,感受很明顯。教授量影響幾個點: 世界上最新的科技領域,馬上有教授開課: 譬如25年前Google剛紅的時候就教資料探勘、20年前教雲端科技、15年前教智慧手機、目前的AI更不用說。不只是課堂上聽聽課,在別人還沒ready的時候就有實作經驗,立馬變成最搶手的人才,機會自己找上門。以我自己為例,11年前修了一門「Android程式設計」,拿作業去贏了幾個全國冠軍,藉此創業拿到郭台銘董事長的200萬美金投資。 有影響力的教授多: 世界有影響力的頭銜如IEEE fellow、ACM fellow,交大就有好幾位。有影響力就有資源,譬如當年我念博班的時候,全國選十個學生送到國外頂尖大學學習資安。我的指導教授手上就有兩個名額,我跟他談一談之後,他就讓我去了Berkeley,沒有考試沒有特別要求。 校友及就業機會 教授是人家3倍,校友當然也是人家3倍。科技界遇到高階主管,交大的機率是最高的,一句"學長"就從陌生人變自己人。相對的校友捐款也多,設備齊全新穎。產學合作也多,實務上不是學生畢業後找工作,而是公司藉由產學的名義,跟教授及學生先混熟,不然搶不到人才。 以上都是我親身經歷,不是聽人家說。說實話能上台大電資還是去,但交大在差不多的質上面用量去輾壓,優勢還是很強。 3)大學上不了四大四中怎麼辦? 第一招就是我前面講的,洗研

個人申請有備取就穩上! 這間大學很特別

這幾天成大歷史系個申招生掛零。教育性社團很熱鬧,一下子講什麼AI影響,然後扯到文組無用論,再有人扯到國外精英都念歷史,等等...。 都是胡扯。 理由很簡單,成大的排名,在個申這個制度上,在招生上很不利。即使是成大資工,也是備選全上之餘,還有缺額沒有滿招。理組且跟AI高度相關的成大資工,也沒有滿招。 有用心去理解個申制度的人,掰掰手指就可以算出來。個申可以填六個志願,篩選倍率通常為錄取人數的3倍(概略視為正備取的總數)。個申能夠上台大的學生,也會一路交清成填下來,做個保險。而成大正備取的學生,大多數都已經被台清交錄取了,剩下的人是填不滿成大的招生名額的。 成大位於頂大之末的排名,作為頂尖學生的備胎,招生結果就是這麼尷尬。但再往後的學校反而不會有這麼嚴重的缺額,譬如說中正好了,不會大部分錄取生都同時錄取更前面的學校。比較概略的說,因為一般學生填志願是2個夢幻、2個務實、2個保險,明顯over qualify的學生不會填中正,因此被中正錄取的學生,不會有這麼大比例上到更好的大學。 在個申放榜前就有家長一直很擔心的問我,孩子成大資工備取會不會上。放心,成大資工只要有備取就一定會上,多年來都是這樣。 只要一階學測有過,APCS有考到實作三級,一定至少備取,也就等於錄取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念文組出路好嗎? 有個系待遇不錯,知道就是賺到

看到最近網路上很多「念文組也很好」的文章,不禁歎氣。 嘆氣的不是文組不好,而是這些文章總是要說「文組也可以領高薪」,然後拿特例來當通例。 「文組做到頂尖也可以拿高薪」是正確的廢話,任何領域做到頂尖都可以拿高薪,問題是比例有多高,不然淡江中學音樂科畢業,每年也能賺幾十億啊,何必念大學。 「台積電也有文組職缺」是正確的廢話,台積電也有在聘警衛跟保潔啊,連文組都不必念。 數據告訴我們,普遍文組畢業難找工作,低薪。這是現況統計出來的結果,不是舉幾個特例就可以爭辯過去的。但我並非鼓勵所有人都去硬讀理組,不可能所有人腦袋結構都適合理組,強求只會更慘。 在文句上爭辯一點幫助都沒有,不如務實的給未來需要賺錢養家的文組傾向學生,未來出路的明確資訊。 根據"104薪資情報",文組薪資第一名是法律系,第二名是資管系。 法律系長期是文組第一志願,這大家都知道。 資訊管理系是長期被低估的科系 。網路上傳言「念資管系,技術比不上資工,管理比不上企管」,前一句無法反駁,但後一句是很有問題的。企管系畢業去哪裡找一個企業高薪聘你來管?眼前的統計數據,資管系的薪資就是排文組第二,人才市場上已經認同,資管系能替企業產生較高的價值。 而長期來說,隨著AI越來越發達,資管系的優勢會越來越突出,劣勢會越來越淡化。 在AI的輔助下,未來「稍懂技術」的資管生,能處理以前必須「很懂技術」才能解決的問題。 而「稍懂商業」的資管生,也能把資訊能力運用到商業場域,發掘需求,產生價值,獲取高薪。 目前還沒有很多人理解這個趨勢,資管系的錄取分數還不是被衝的很高,知道的人就佔便宜。 我之前寫的幾篇 【文理都有興趣?有個科系讓你進可攻退可守】  , 【什麼科系的出路廣?出路廣等於門檻低?】 ,都可以參考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醫牙沒上,選藥學系輕鬆穩定? AI怎麼影響醫藥產業?

大多三類組傾向的高中生,會以醫學系跟牙醫系為優先,如果考不上,就會考慮選擇藥學系。 一般人的認知是,當藥師工作單純輕鬆,有幾年經驗後,年薪大約在一百萬上下,被認為是一種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。 目前是這樣沒錯,那以後呢? 目前18歲的學生,若是讀藥學系到退休大約是50年後了,這50年當中,藥師還是穩穩的嗎? 就AI的高速發展,我不這麼認為。 以藥師的工作內容來說,包藥的工作早就被機器取代了,去大醫院拿到一包一包的藥,都是機器包出來的。藥師主要的工作內容是,確認醫生的藥有沒有開錯,以及接受民眾的諮詢。但這樣Input跟Output明確的任務,AI通常比人類做得更好。 以藥師的工作,Input的是「醫生開的藥單跟病人的症狀」,而藥師的Output則是「藥單正確與否」。這是非常明確的。 而民眾的諮詢Input譬如:「我最近沒精神要怎麼辦?」,藥師Output則可能是說:「補充維他命B,若吃了一陣子沒用就去看醫生」,這也是相對明確的。甚至你隨意去問ChatGPT,就已經可以給你類似的回答。若大廠要開發「專業藥師等級ChatGPT」,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困難,也肯定有許多大廠已經在進行中了。這樣的AI藥師一誕生,可以讓一個藥師抵十個藥師用,也就是九個藥師會失業。如果法規允許的話,我認為這十年內就會發生。 再強調一次, Input跟Output明確,重複單調的工作,最容易被AI取代。其實也就是一般被認為「輕鬆穩定」的工作。 如果想讀藥學系,就不能貪圖他的輕鬆穩定,以後一定不會是這樣,所以就要強化自己的多元能力,譬如商業能力去開店當老闆,譬如除了藥品之外,怎麼去幫助減肥族、銀髮族去達成他們的目標。十年後藥師的工作變化性一定很大,同行的收入差異也很大,一定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單調穩定。 相對的,醫生要看病,Input跟Output就模糊很多,譬如一樣民眾說:「我最近沒精神要怎麼辦?」,醫生可能就會來回問很多問題(譬如最近壓力大嗎、有其他地方不舒服嗎?)、做很多檢測(譬如驗血、X光...)、看過往病例等等,Input模糊且無法明確定義。而醫生的Output也可能不只吃維他命B這麼簡單,可能是癌症、要化療、要開刀等等各種大量模糊的可能性。以醫生工作內容來說,AI要協助部分明確的任務是可以的(譬如看X光片判斷有沒有腫瘤),但要全面取代醫生還看不到可能。而在工作量方面,雖然AI可以讓醫生看病的效率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