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愷哥APCS程式班招生中!

  Q:愷哥APCS程式班的目標是什麼? 這門課會協助同學APCS考出好成績, 幫助你能申請上理想的大學 (尤其是國立資工、資管、電機相關科系) 讓同學開拓眼界,理解各種新科技與培養思考邏輯, 有能力在跟教授面試時侃侃而談,並用程式來解決人生中的難題 Q:所以,課程內容教什麼呢? 以Python為主。原因有二,1)Python是最簡潔易寫的語言,在APCS考試時答題最有效率。 2)用Python做Project相當佔優勢,現代最重要的應用包括網站、人工智慧等,Python都是最主流的語言。除了Python之外,也會用一點時間教學生"讀懂"C語言(不用會寫),因為APCS考觀念題需要,未來也有機會碰到。 配合APCS的考試範圍,會教授基本運算、資料型態、條件判斷、迴圈、陣列、函式、遞迴、佇列、堆疊、排序、搜尋等等內容,並搭配大量練習 講解人工智慧、區塊鍊、5G、VR、AR、駭客思維、創新創業...等最新的科技趨勢及思維模式等等,開拓同學科技視野 【閱讀完整內容】
最近的文章

工程師會被AI取代? 資工系還能念嗎?

看到新聞寫到 【女大生念資工,哥稱「工程師會被AI取代」,勸轉日文系】 ,真的哭笑不得,但確實每個人同溫層不同,電資領域專長的人還是少數,我還是來說明一下好了。「工程師會被AI取代」是完全不正確的! 正確的說法是,AI會協助工程師提高五倍以上的效率,是工程師的超級工具! 欸,那工程師的工作不就被AI取代了嗎? 不對。 首先,如果AI完成了80%的工作,那剩下20%連AI都無法完成的工作,可以想見有多難,不是工程師誰有能力處理? 再來,這樣只剩下20%的工作量,那工程師是不是要被大量裁員了? No, No, No! 資訊科技的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,回推20年去看,那時候誰想的到,手上那個小筆記本大小的機器,點兩下什麼資訊都查的到、食物就送來了、錢就匯過去了、兩個人可以面對面講話? 相對的,未來也有想像不到的無盡新科技,當然都是由工程師去達成,工作量跟產出都是無窮無盡的。AI只是工具。如同算盤、電腦、手機,AI只是工具,不要把它擬人化了。 在AI的協助下,工程師不但不會失業,產值還會提高五倍以上,賺的錢會更多,跟其他產業的收入比會拉得更遠。 那誰是AI發達之後的苦主?就是本文提到的日文系阿! 翻譯類的工作"現在"已經是一片慘況了,AI翻譯一本書只要5hr,99%正確,人類只要做最後1%的校正,大量翻譯失業。 而且翻譯類的工作並不是無窮無盡的,或者說,新增的翻譯工作,都是AI自動翻譯掉了,像是Youtube自動翻譯,並沒有增加人類職缺。翻譯、美編、文案...等等工作,"現在"已經是一片愁雲慘霧,長期都會裁掉90%的人。 比較簡單來說: 虛擬型且需求無盡的工作,會因AI獲得最大利益,主要是電資領域 虛擬型且需求有盡的工作,會因AI失去很多工作機會,翻譯、美編、文案...等等 實體型(跟物理世界交互多)的工作影響不大,譬如醫護、水電、園藝、烹飪等 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怎麼判斷孩子程式方面的興趣天份?是否要學APCS ?

金門資工陳教授說( 參閱 ):「和聯考時代相比,升學系統裏,多出了一些《眉角》。所以如果學生不懂善用這些《眉角》,就可能會錯失機會。但高中生經常是和家長最不能溝通的年紀,所以家長常常會錯失幫助兒女的機會。例如:1. 判斷兒女是否想走資工系,而且有程式方面的天分,然後讓他去練 APCS 或資安...」 所以,怎麼判斷孩子程式方面的興趣天份,讓他去學APCS ? 我的訣竅是,不要等到高中才開始,高中生是不會任父母擺布的,你越要他做他就越不做。必須要在小學就做這件事。 做什麼事? 許多家長來問我,是否要從小開始學程式,尤其是學Python、C++等等正規的程式語言,越早開始越多時間練習,贏在起跑點上。 不是這樣的,我看到的都是越早開始效果越差。 國中小學生不需要學「程式語言」,該學的是「運算邏輯」跟「互動創作」 。白話點說,「運算邏輯」就是學習把真實世界的問題,化為精準的、可重複的流程,因此做一次跟做一萬次的成本都相同,這是極有價值的能力(做一次工,賺一萬次的錢)。「互動創作」的意思是,相較於畫畫、作文等單向的創作型態,程式賦予了互動創意的可能性,可以創作遊戲、互動式故事等等。再更具體說, 國中小學生只要學好Scratch,就非常足夠了 。 每次我講到這裡,就會有家長說:「老師,孩子已經學過Scratch了喔,接下來是不是該學Python或C++了?」。 重點不是「學過」阿,大家都有「學過」英文,那能跟外國人溝通嗎? 在學校都有「學過」美術音樂,都畫的漂亮、歌唱的好聽嗎? 我所謂「學好」Scratch,就是 能自行發揮創意做出好的作品 ,而不是照老師的示範依樣畫葫蘆。更進階來說,就是能勝過同儕,拿到獎項。而Scratch教學,正常小學都是有在教的,搜尋「貓咪盃」,可以看到教育部很努力在推廣,有校內賽、縣市賽、跟全國賽,學生可以逐步挑戰。 對於國中小學生,學Scratch比Python、C++更能培養多元能力。像C++這樣的程式教育僅著重邏輯訓練、解題能力,對國中小學生過於枯燥無趣。相對的Scratch能輕易的把圖像、聲音、互動納入,學生能自主性的發揮創意,訓練作品設計的完整性,兼顧 邏輯、創意、藝術、設計 的培養,對學生長期的發展會更好。如果國中小就透過Scratch做出樂趣跟成就感,到了升高中的時候,學APCS自然就水到渠成,不用家長要求了。 那,如果已經升高中了,錯過

讀資工系壓力很大? 女生不適合唸資訊系?

最近 這篇文章 在網路上流傳很廣。大致上就是在傳達「台大資工有非常陽剛的強者崇拜文化」、「女生唸資訊系受到很大壓迫」這樣的概念。 但是 為什麼奧運金牌是頒給跑最快的人,跑最慢的人最需要鼓勵吧? 為什麼考試分數高的可以去念台大資工,應該給分數最低的人先選阿? 為什麼只有前三名可以拿書卷獎,人人都發獎不好嗎? 為什麼Google的錄取率低於0.5%,有應徵的全部錄取不好嗎? 不要說工作了,連做善事都是這樣,陳樹菊捐錢好多人頒獎給他,我捐錢都沒人理我,實在很過分。 我自己大學聯考只考到東華資工,後來碩班考到交大資科,碩一的時候被完虐,後來也比較習慣了。畢業之後工作幾年,我有些同學已經年收千萬了,我還在百來萬的程度。後來我厭倦業界,回到交大資工念博班,過了好幾年論文發不出來,比我慢進來的學弟都畢業了。後來我當了中輟生去創業,幸運拿到郭董200萬美金的投資,結果還是被我燒光光,成為創業圈的魯蛇。 喔對,補充一下,我當年應徵Google,沒上。 別人台大電機畢業、去MIT讀博士、教授當了一陣子、然後進Google、然後自行創業、然後IPO發大財。但是,我是不覺得有被「強者崇拜文化」壓迫,人家才沒空來壓迫我,他強由他強,總不能因為我心裡會不舒服,就不准人家強吧?我能做的也就是「盡人事聽天命」, 有的吃就吃,有的玩就玩,有書念就念,這樣就很好了阿 。 接下來講「女生唸資訊系受到很大壓迫」 我當年剛畢業開始找工作時,我一個女同學笑著跟我說他去應徵,結果經理跟她介紹公司的產品是什麼,介紹完就直接錄取她了。 我有個女學生申請頂大資工系,甄試分數完虐競賽成績明顯贏她的男生,分數高的嚇人。 我有個學生想參加「資安女婕思」競賽,但他是男的被禁止參加,我特意寫信去抗議性別歧視,已經過兩年多了,主辦單位還是禁止男性參加。而我從來沒看過任何資訊類比賽禁止女性參加。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,電資領域有高度的性別歧視。女生永遠都是優先錄取,非常不公平。 要我說,這麼明顯的性別壓迫,男生才不適合唸資訊系吧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哪種程式學習模式更有效?線上/實體/錄影/實況?

這個同學給我的回饋,我很有感觸,肯定了我程式教學的成效。曾經有家長對於我程式教材採用線上錄影的方式提出質疑,希望我做一些現場教學。但以我教程式的實務經驗,同學普遍給我的回饋都是: 「老師,在你這邊學習程式的效果比別的地方好很多!」 錄影教學的方式,受到主要的質疑是:「學習的過程有疑問時,不能當場問怎麼辦?」。不過我們來看典型的教學現場,學生們幾乎都不發問的,因為「不知道要怎麼問」。有可能是因為現場一分神就沒聽到銜接不上,也有可能是一大片根本沒聽懂,不知道要問哪個點,總不能叫老師從頭講兩三遍。顯然的,錄影教學在這方面占盡優勢。 同學沒聽懂的部分能重複看好幾遍,沒有心理壓力。 但即使能重複觀看,問題減少了,但還是有可能需要發問,怎麼辦? 這其實分成兩個層面: 學生為什麼需要發問? 能怎麼發問? 學生為什麼需要發問?其一是學生素質落差太大,老師講課不可能涵蓋所有可能,如果教簡單了,優秀的學生感覺浪費時間;如果教難了,後段學生跟不上。怎麼樣都會有一半的學生教不好,這是當老師最大的痛苦。因此我的程式課程是篩選學生的,學科能力要有國中會考3A以上(含數學),並且在報名流程上阻擋了學習動機較弱的學生。 學生素質比較齊之後,哪裡會聽不懂、需要加強解說的部分也會比較一致。所以我會收集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,更新到錄影課程裡面。如此一屆一屆下來, 學生不懂的部分也變的很少,不太需要提問了 。同時我也開闢線上問答區,方便同學隨時提問。在這個過程裡,我意外發現這有互相激勵的效果,同學的提問可能被另一個同學回答,而其他同學看著別人討論熱烈,也會激起自己的積極心態。這種「一樣是同學,為什麼他都會?」的心理衝擊,產生不錯的共學效應。 另外一個傳統教學做的比較不好,但我非常重視的部分是「練習」, 要讓學生在「自己想」跟「卡關」之間取得平衡。 所以我們以開放軟體為基礎,自行開發了「code1程式練習系統」,讓學生看完錄影教材接續練習解題。很多學生反映,看錄影的時候都聽的懂,在code1上寫作業的時候才發現寫不出來,回去再看一次錄影就想到怎麼寫了。 「線上錄影教材」搭配「code1練習系統」,發揮了1+1>2的效果,並且不受時間跟地域的限制。 而code1不只是出題、評分,還是一個 24hr無休的引導系統 。學生如果卡關想不出來,有四層的hint可以引導,最終一定可以解出來。越少點hint分數越高,

參加比賽是為了贏?

每隔一陣子就會有家長來問我:「老師,這個程式比賽/檢定難嗎?我的孩子他才學沒幾個月,是不是學個一年再去參加比較有把握?」。我的回答都是:「現在就去參加啊。放心啦,他現在去比穩輸的,比賽又不一定要贏」。 是的,參加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贏,是為了累積失敗 我自己是一名創業者,曾獲得郭台銘董事長投資, 公司估值達2000萬美金 ,但創業是成功率僅為1%的超高難度挑戰,我經營的相當掙扎。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了一場演講,演講者是國內最快上櫃的電商公司老闆,他說:「我總共開了20個購物網站,倒了15家,只活了5家」,霎那間我突然了解, 如果我連失敗都比人家少,憑什麼成功? 東方的教育都很害怕失敗,為了避免失敗,都會希望做好萬全準備之後再上場,其實這是搞錯目標了。應該追求的並不是「避免失敗」,而是「盡快成功」。 「避免失敗」的哲學,會盡可能的避免競賽,畢竟每比一次就多一次失敗的機會,不如盡可能的避開,等到自己有萬全準備的時候再上場,這樣「成功機率比較高」。 「盡快成功」的哲學,會盡可能的上場,盡可能累積失敗的經驗,從中學到成功的方法。雖然成功率被拉的很低,但成功會來的快很多,也容易迎來較大的成功。 成功是屬於累積最多失敗的人 。這麼說或許有些雞湯,更精確地說,快速的用最低的成本、累積最多的失敗,是獲取成功最科學的方法。 應該不難設想,那些得獎的人,肯定是失敗很多次之後才贏的。如果你都不去參加比賽,在家苦練三年,然後第一次比賽就得獎,你覺得機會多大? 以APCS程式檢定來說,我自己的程式學生,每30個人去考,就會有一個實作零分。我相當清楚這些學生的實力絕對不可能零分,但是第一次上機考, 不熟悉環境、心情緊張又操作錯誤、或遇到電腦出問題 ,明明會寫卻拿零分。 所以我都跟學生說:「有得考就去考,就是要趁著還沒準備好的時候,先去把失常的配額用掉啊。 不然你要等準備好再去失常嗎? 」 但總是有學生不相信自己會失常,還是等自己覺得準備好了才去考。但第一次考的學生,經常只能發揮出平常七成的實力,只好等半年之後再考一次。 我總是為他們沒聽我的話覺得很惋惜。但轉念一想,這些學生不就是敗在這個觀念嗎?以一個小小的檢定挫敗,換來人生不會再犯相同錯誤,正是在實踐累積失敗啊!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文理都有興趣?有個科系讓你進可攻退可守

最近有同學問我:「老師,我文理都有興趣,再加上就業考量的話,我該怎麼選擇科系呢?」 我跟這個同學討論之後,發現他的考量特別複雜,大概有以下幾點 因為就業跟對數理有興趣,偏向理組科系 但是又有興趣輔系或雙主修某個文組科系。所以主系不能太操 偏向選校不選系。所以太熱門科系不能選 先講結論,我的建議是, 選擇資訊管理系 。 具體來說資管系學的東西,就是一半資工、一半企管。主修科目大略為程式設計、資料庫、管理資訊系統、人工智慧、會計學、經濟學、管理學...等等,既會學習寫程式,也會學習數位行銷、商務管理等等。若以從工程到商業的光譜來看,可說資工是在最工程的那邊,企管是在最管理的那邊,而資管就是站在中間,用資訊技術來解決管理問題。 更具體來說,資工跟資管不同的地方在於,資工在「 研發 資訊技術」,資管在「 應用 資訊技術」,前者明顯較為困難,人才較為稀缺,若以就業來說,資工明顯較占優勢,但是跟絕大多數文組科系相較,資管的就業機會跟薪水都好上許多。 所以,如果是明顯理組腦的話,我都會建議學生讀資工。但如果是文組腦想要好找工作、或是文理均衡的學生,資管是不錯的選擇。 而資管系學測採計的科目,各大學並不一致,大致上就是數、英、國、自的組合。數學跟英文幾乎是各大學資管系都會採計,加採國、自與否則看該校的走向。如政大資管偏文組(採數、英、國),中央資管偏理組(採數、英、自),台大資管要求文理兼備(採數、英、國、自),交大資管則分成文理兩組(資訊管理組:數、英、自;財務金融組:數、英、國)。因此,不管是偏文或偏理的高中生,都可以報考資管系,若文理兼備就更佔優勢。 以出路而言,幾乎各行各業都需要應用資訊技術,所以資管系不怕找不到工作。當中以金融產業較為突出,因為金融產業需要懂電腦又懂商業的人才,正適合資管畢業生發揮專長,同時金融業發展蓬勃,相對的職缺多、待遇好。想更理解相關科系的差別,可以看一下 【電機、資工、資管系差別在哪?】 再舉一個例子,我自己的朋友開了一間新創公司,做的是「法律界的Google」。他們所解決的問題是,法律相關法條、判例太多,律師用一般的資料庫搜尋太困難,查出來的資料太多看不完,或者關鍵字下不精準就找不到,所以事務所要聘不少法務助理來做人工處理。但他們的系統運用了AI技術,能精準快速的找到最重要的幾份參考文件,協助事務所節省大量時間跟人力。類似這樣的案例本質上就是「資

能不能靠程式能力更強,考上更好的大學?

最近我被幾位同學問到:"老師,我APCS已經實作三級了,後面我該往哪個方向努力,可以上更好大學?"  簡單來說同學的疑問是 "能不能靠程式能力更強,上到更好的大學資工系?" 概略上來說,會問到這個問題的同學,尤其是高二以上的學生,幾乎都沒有機會了。別誤會,我講的不是程式超強沒用,我講的是程式能力 從"還可以"->"超強"中間,有一個真空帶 。 我在 考好APCS就是進好大學的保證? 這篇文章中提到,高中生的程度分成四級 資訊奧林匹亞國手,每年全國四人 資訊奧林匹亞選訓選手(準國手),30人以下,以及全國賽名列前茅者,兩者合計約40人 對於程式有興趣也學得不錯,APCS成績在實作三級分以上 APCS實作二級分以下 靠程式超強來上頂大的學生,制度上走保送推薦、特殊選材跟APCS組,就是前面的兩種人。以全國每屆約22萬高中職學生來說,錄取比例約萬分之一,是名符其實的萬中選一。這樣的程式天才,其實都不需要詢問有什麼樣的升學管道,而是升學管道會主動找上你。 這樣的程式天才,光靠努力是不夠的,一定要有超乎常人的天分(不然怎麼叫"特殊"選材)。大致上來說,如果"認真"學一年程式達不到APCS實作四級的話,就很難是天選之人。對絕大多數的高中生來說,要上好大學,就是學測成績要過一階標準,然後靠APCS實作三級通過二階甄試。這是名額最多,可行性最高的路徑。 那同學又會問說: "老師,難道APCS實作考四級、五級沒有用嗎?" 其實還是有,後段國立或私立的資工系APCS組,可以靠實作四級以上,來提高錄取率,畢竟APCS組的名額少的可憐,實作三級不一定夠。 不過我們要思考時間報酬率的問題。就考生的成績分布,APCS實作三級佔20%,四級佔3%,五級佔1%。實作三級要能夠升到四級,是一個很大的門檻,有可能投注了很多時間,卻跨不過去。就算跨過去了,天花板也只能到國立後段。 反觀東華資工一般組,學測只採計數學跟英文兩科,多念一點書就有機會多一級分,比APCS實作四級的難度更低。甚至再多念一科自然,就可以挑戰中央、台大了。這種 每一分努力都有機會上更好大學 的時間投資,對非天選之人的正常學生來說,是更為合理的策略。 綜合來說,大部分高中生最好的策略就是我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