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愷哥APCS程式班的目標是什麼? 這門課會協助同學APCS考出好成績, 幫助你能申請上理想的大學 (尤其是國立資工、資管、電機相關科系) 讓同學開拓眼界,理解各種新科技與培養思考邏輯, 有能力在跟教授面試時侃侃而談,並用程式來解決人生中的難題 Q:所以,課程內容教什麼呢? 以Python為主。原因有二,1)Python是最簡潔易寫的語言,在APCS考試時答題最有效率。 2)用Python做Project相當佔優勢,現代最重要的應用包括網站、人工智慧等,Python都是最主流的語言。除了Python之外,也會用一點時間教學生"讀懂"C語言(不用會寫),因為APCS考觀念題需要,未來也有機會碰到。 配合APCS的考試範圍,會教授基本運算、資料型態、條件判斷、迴圈、陣列、函式、遞迴、佇列、堆疊、排序、搜尋等等內容,並搭配大量練習 講解人工智慧、區塊鍊、5G、VR、AR、駭客思維、創新創業...等最新的科技趨勢及思維模式等等,開拓同學科技視野 【閱讀完整內容】
這個同學給我的回饋,我很有感觸,肯定了我程式教學的成效。曾經有家長對於我程式教材採用線上錄影的方式提出質疑,希望我做一些現場教學。但以我教程式的實務經驗,同學普遍給我的回饋都是: 「老師,在你這邊學習程式的效果比別的地方好很多!」 錄影教學的方式,受到主要的質疑是:「學習的過程有疑問時,不能當場問怎麼辦?」。不過我們來看典型的教學現場,學生們幾乎都不發問的,因為「不知道要怎麼問」。有可能是因為現場一分神就沒聽到銜接不上,也有可能是一大片根本沒聽懂,不知道要問哪個點,總不能叫老師從頭講兩三遍。顯然的,錄影教學在這方面占盡優勢。 同學沒聽懂的部分能重複看好幾遍,沒有心理壓力。 但即使能重複觀看,問題減少了,但還是有可能需要發問,怎麼辦? 這其實分成兩個層面: 學生為什麼需要發問? 能怎麼發問? 學生為什麼需要發問?其一是學生素質落差太大,老師講課不可能涵蓋所有可能,如果教簡單了,優秀的學生感覺浪費時間;如果教難了,後段學生跟不上。怎麼樣都會有一半的學生教不好,這是當老師最大的痛苦。因此我的程式課程是篩選學生的,學科能力要有國中會考3A以上(含數學),並且在報名流程上阻擋了學習動機較弱的學生。 學生素質比較齊之後,哪裡會聽不懂、需要加強解說的部分也會比較一致。所以我會收集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,更新到錄影課程裡面。如此一屆一屆下來, 學生不懂的部分也變的很少,不太需要提問了 。同時我也開闢線上問答區,方便同學隨時提問。在這個過程裡,我意外發現這有互相激勵的效果,同學的提問可能被另一個同學回答,而其他同學看著別人討論熱烈,也會激起自己的積極心態。這種「一樣是同學,為什麼他都會?」的心理衝擊,產生不錯的共學效應。 另外一個傳統教學做的比較不好,但我非常重視的部分是「練習」, 要讓學生在「自己想」跟「卡關」之間取得平衡。 所以我們以開放軟體為基礎,自行開發了「code1程式練習系統」,讓學生看完錄影教材接續練習解題。很多學生反映,看錄影的時候都聽的懂,在code1上寫作業的時候才發現寫不出來,回去再看一次錄影就想到怎麼寫了。 「線上錄影教材」搭配「code1練習系統」,發揮了1+1>2的效果,並且不受時間跟地域的限制。 而code1不只是出題、評分,還是一個 24hr無休的引導系統 。學生如果卡關想不出來,有四層的hint可以引導,最終一定可以解出來。越少點hint分數越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