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頂大冷門拚轉系 vs. 後段電資拚洗研:哪條路更容易?

我之前一直說,志在電資的學生,與其先選頂大冷門科系再寄望轉系,不如先讀後段大學的電資,研究所再考頂大。之前我計算過, 先進台大再轉電資概估成功率為2.5% 。那先讀後段電資再考頂大碩士呢? 以下是 海洋資工113級學生考取研究所榜單 。 當屆大學部101人,10上頂大,10人上四中(含北科台科),8人留在海大。我概估大學部有1/3不考研究所,也就是海大資工考研的人裡面,15%上頂大,30%上四中以上,這顯然比先上頂大冷門系,再寄望轉系電資好太多了。 對於高中生來說,最重要是三年內要好好探索興趣,興趣確定了,就應當選系不選校。分數上不了頂大電資,但已經探索過,確認很適合念電資,那就填其他大學的電資。既然適合,到哪間學校都能念得開心愉快書卷獎,後面可以轉學考、考研究所,最不濟還是留在這個產業,做自己擅長愉快的事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頂大新生後悔沒早學程式?高中生應提前一魚三吃

這個寒假有三個頂大的大一學生來找我學程式,一個交大電機系,一個成大機械系,一個台大財金系。 我有些意外,也並不意外。 意外的是,他們大一都有教,但學得不好。三個頂大不同類型的科系,不約而同的來找我補救。 不意外的是,大學尤其是頂大,不少教授上課很隨意,學生學不好很常見。尤其學程式這種事,很像小朋友學注音符號,如果沒有提早在幼稚園適應這種符號體系,上了小一才開始照學校進度學,老師通常稀哩呼嚕就教過去了,學習效果通常很慘。跟大部分人從小習慣的紙筆測驗不同,寫程式就像修燈泡,有亮就是滿分,沒亮就是零分,長篇大論描述原理沒有意義。學程式的符號體系、運算思維、嚴謹度要求,會需要時間適應。 我知道很多高中生,因為校內的程式課學的不太好,想要盡量逃避掉(參閱 【在高中學不好程式,不敢走資訊系?】 )。但還是要提醒學生,在這個時代,程式已經跟英文一樣是必備技能,只要是念理組,上大學都是必修程式設計。甚至文組的商管金融科系,未來要做數據分析、網路行銷、自動交易等等,都是要用到程式的。 既然上了大學還是逃不掉,為什麼不在高中的時候學好程式,考過APCS檢定,一方面探索性向,二方面搞定學習歷程,三方面有利二階甄試呢?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高三下才想要充實審查資料申請大學?兩手空空能怎麼辦?

有同學問我說,已經高三下要填志願了,想申請資工、資管相關科系,有沒有什麼緊急可以做的專案,可以充實審查資料。 還是強調我一再說的,申請資訊相關科系,最有效還是APCS,這是明白寫在招生簡章上的。公信力強、鑑別度高,只要考到APCS實作三級,基本上一階學測有過,二階甄試就會過。APCS在升高一的暑假就應該開始學,最晚高二寒假,再慢就來不及了。 如果都已經高三下要填志願了,才說要念資訊相關科系,兩手空空怎麼辦?有沒有可能立刻做一些東西跟教授展現誠意?好吧好吧,愷哥教你。 首先, 「反思不重要,成果才重要」 ,不要把心思放在作文比賽,教授審查了幾百篇的虛話,多看你一篇虛話只會嘆氣,不會錄取。 只剩幾個禮拜,要做出成果,我的建議是- 「自學用AI製作內容」,並把過程跟成果,寫成文章、影片、照片,放到社交平台上 。內容的質跟量就是你的成果,吸引到多少觀看也是成果,不但具有公信力,對於資管教授也展現了行銷管理能力。 AI生成內容難度不高,可以發揮的創意大,可能性大,也關聯到資訊領域的教授喜好。 譬如寫你學習某個topic 30天,一天一篇心得,放到blog。這方面可以搜尋「iThome鐵人賽」,是資訊界行之有年的做法。 譬如用AI生圖,產生某類特定主題的圖片,一天一張,放到Instagram。其實學習做這件事的過程,又連結到上一件事了 譬如用AI產生影片,針對某類特定主題做個十幾部,放到Youtube。一樣,學習做這件事的過程,連結到第一件事。 譬如用AI寫小說、畫漫畫...放到各種平台上,吸引流量跟討論。 做這些多有效?保證比編反思文還有效。 願意動手,有能力自學,有發揮創意,有吸引到觀看 ,能夠做到這個程度的學生已經夠稀有了,能贏你的人不多了。即使我已經提供了秘笈,絕大部分高三生,看到了也不會動手的。有動手就算做的再爛,也贏過90%的人了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學測後標待遇勝過頂標? 該選系還是選校?

銘傳資訊管理系路仁教授的好文 【 去中學當資訊科老師變容易,孩子適合走這條路嗎? 】 ,數據跟途徑都很清楚,很有選系參考價值。我擷取文中幾個重點: 資訊產業待遇大好,產生磁吸效應,中學資訊科老師大缺,除了台北市中心較競爭,台北市邊緣、新北市、桃園市的資訊教師缺很多,其它地區更不用說 讀銘傳資管系=>修教育學程=>拿到教師證=>當資訊科老師老師,整個過程競爭少、名額多。相較其它文組科系應徵老師擠破頭,慘淪流浪教師。 以公立高中資訊科老師為例,大學畢業月薪約四萬四,碩士是五萬二,年終固定1.5個月。 有些學生高中時念程式設計,覺得不是很強或不是很有興趣,但對接觸人有興趣,當資訊科老師每年教重複的內容(office或基本程式設計而已),壓力沒那麼大,而且當老師還有寒暑假可以去旅遊。 之前建中資訊代理教師招考,無人報名,連招了13次,勉強錄取大學畢業、無資訊專長、無經驗。高職電機/電子/資訊科教師需要本科專業,懸缺一大堆找不到人。原因應該不難想像,資訊業界的待遇太好,輕鬆穩定型的工作沒人要搶。 設想以輕鬆穩定公教人員為目標,如果是文科畢業生擠破頭,錄取率不到5%,重考十年以上比比皆是。理工科雖然沒有文科競爭成那樣,但也比不上電資幾乎是有報就上,因為缺人而堆上去的各種加給,待遇也是最好。 愷哥之前就說,「頂大文組的待遇與私大電資相近」。銘傳資訊管理系屬於文組(頂多採計數B),學測後標就能考上。相較許多頂大文組的畢業生,找到月薪3萬的工作就不錯了。 頂標領3萬,後標領4.4萬。你要選系還是選校?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吃苦的複利效應,升學路上多努力一點很划算

昨天一個學生向我報告,他特殊選才上了國立資工,替他高興,但也有些可惜。 這個孩子是中低收入戶,照例我都是全額免學費。如果照他的學科成績走個人申請,不太可能上的了國立資工,走特殊選才有這個結果,對他來講是不錯的。 可惜的是,這個孩子有機會上更好的大學。他的天份不錯,但是自我要求不夠,程式進度拖延。如果他再努力一點,進度不要拖延,有機會可以上到中字輩,這是差很多的,「四大四中兩科」在資訊業界有特殊待遇,企業是會主動去「搶」這些學生的,年收百萬是基本。 有點年紀後我領悟到一件事,每個人一生要受的苦都是一樣多的。眼前把該受的苦逃避掉了,其實苦並沒有消失,只是以不同形態遞延出現。眼前少受點讀書的苦,之後同學已經半退休了你還在加班,逃不掉。 雖然每個人一生受苦的總量相同,但享的福卻不相同。 吃苦就像存錢,早點吃苦就能轉換出更多複利回報 。12歲上國中開始存,跟22歲大學畢業才開始存,到中年的時候看存摺,回報會差很多。後者以為可以逃避吃苦,但其實不行,都只是遞延而已。而 早點開始吃苦的人,也會早點結束吃苦 ,並不會吃虧。兩者吃苦(存錢)的總量一樣多,只是因為起始點不一樣,複利後的獲利卻差好幾倍,錯過很可惜。 回到這個孩子,他說打算一邊念大學,明年再申請一次特選。還有大二可以轉學考,大四可以考研究所,都有機會再往上爬。即使只是國立後段資工畢業,認真點也能夠年收百萬,對他也算是階級翻轉了,恭喜他。 歡迎加入 高中生 學程式FB社團 、以及 愷哥電腦科普頻道 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 【愷哥APCS程式班】 熱烈招生中喔!

窮人家孩子靠什麼翻身?「頂大人脈」不是你想的那樣!

前幾天談到六龜高中首個台大生,清寒學生上台大社會系,這個選擇對他未來就業不利。參閱 【窮人家的孩子該如何選科系?談六龜高中首位台大生】 。網路上有個觀點是,台大學生很多有錢人,去台大建立人脈,對未來很有幫助。 大錯特錯。 我講個故事。十年前我在交大資工念博士,研發了一門技術在該領域世界第一,得了許多獎,於是我毅然休學創業。創業遠比我想像中艱難,為了推展技術,我爭取跟上市公司主管簡報,人是聯絡到了,但沒有任何一家願意給我時間。後來,郭台銘董事長投資了我兩百萬美金,我的故事上到了商業週刊封面。各種邀約蜂擁而至,這些公司反過來邀請我,換成我沒辦法給他們時間了。 再講另一個故事,我的好友住南部,有天北上,我們共同的另一個好友是上市公司小開。小開當天有兄弟會聚會,於是邀請我們去一起吃飯唱歌。小開的兄弟會自然非同凡響,多認識一些有錢人,拓展人脈好像不錯。但隔天這個南部來的好友,罵罵咧咧的。因為當天他認識一個飯店小開,一聽說他是南部來的,就招呼住他們家的五星級飯店,說是房間非常好,會給他很好的折扣。他也不好意思拒絕,結果花了快一萬塊住一晚。 我在念大學的時候,不管是社團或通識課,外系的人一知道我是資工系,都想跟我認識,想以後找我修電腦。難道我就得整天修電腦來者不拒?抱歉我課業很忙,遇到正妹才有空。要利用我,至少得提供情緒價值吧! 「認識誰沒有用,重點要提供價值給對方」 以前我說過,交大校友在科學園區很好用,不認識的主管,一句「學長!」就瞬間變自己人了,這不是說校友關係有用嗎?其實不是。交大學長學弟間互相照顧,是因為彼此互利,知道交大理工電資是技術能力保證,而技術能力是稀有財,主管也想趕快拉攏學弟為己所用,重點還是在於價值而非校友。 如果台大校友開會計公司,是聘東吳會計系還是台大社會系? 如果台大校友開軟體公司,是聘淡江資工系還是台大社會系? 我的同學,有在上市公司當高階主管,有當頂大電資教授,有在矽谷FAANG上班,還有許多新創公司的老闆。我在電資領域累積的人脈,確實幫我不少忙,但重點不是「我認識他們」,重點是「他們認同我的專業價值」,彼此幫忙是互惠,沒有人有空來者不拒。 反過來看,若你同學想到你的時候,是找你一起跑社會運動,經濟許可當然可以,但是清寒學生呢? 在社會上走跳,要不就有資源,要不就有專業。所謂的「人脈」,對有錢人就是資源交換。清寒子弟選了冷門專業,家裡又沒資源,你要...

窮人家的孩子該如何選科系?談六龜高中首位台大生

六龜高中出現首位台大生,引起網路上很多討論,有少數人訕笑,而更多是批評訕笑的人。而我是替這個學生感到惋惜。 關鍵是,這個清寒學生上的是,台大社會系。 新聞上的說法是,這個學生因為自幼貧困受很多人幫助,所以選讀社會系希望幫助別人。 明顯邏輯錯誤。 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,是「比爾及梅琳達·蓋茲基金會」,是的,就是那個微軟創辦人,超級富豪比爾蓋茲。比爾蓋茲被評選為美國第二大的慈善家,僅次於另一個超級富豪,沃倫·巴菲特。這個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傳染疾病和減少貧困,已挽救全球數百萬人命。 要幫助別人,不需要讀社會系,讀任何系都可以,不讀大學也可以。要幫助別人,可以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。但有更多的資源,就能幫助更多人。現實點說,家境清寒,要優先就讀能賺錢的科系。先幫助自己、家庭、跟下一代擺脫貧窮,同時也跟幫助別人一點都不衝突。 我不知道這孩子是否想讀社會系,但我相信他周邊的大人都鼓吹他選台大,這樣六龜高中就有人上台大了,大家都風光。選社會系這種冷門科系比較有機會上台大。 但是,我以前說過, 頂大文組的待遇與私大電資相近 ,我這邊講的文組待遇,還是包括法律、商管等高薪科系去平均出來的。 如果這孩子是文組腦讀不了電資,那文組裡面,待遇最高是法律。如果成績上不了法律系,那待遇第二高是資管。選資管這種熱門科系大概率上不了台大,但可以讓他階級翻轉。 有錢人可以選校不選系,圖一個校名風光,或者讀興趣讀人脈。窮人不行,對窮人家的孩子,大學就是職業訓練所。 很多學校老師為了榜單好看,會鼓吹學生:「先進台大再說! 之後可以轉系、輔系、雙主修啊!」,真的可行嗎?我在 【先進台大再說! 轉系、輔系、雙主修可行嗎?】 已經詳述過。 尤其是弱勢學生,一般接觸到的師長,都會引導學生「上台大翻轉人生」,完全錯誤! 弱勢生上台大幾乎都是冷門科系,畢業之後沒有可以變現的專業。弱勢生一定要「選系不選校」! 弱勢高中生往電資發展最有利 。醫牙雖然很好,但名額極少,弱勢生幾乎不可能上。弱勢高中生以電資為主要準備方向,從成績較好上頂大,到成績不好上私大都可以,從理組的電機資工,到文組的資管都可以。弱勢生若能上台大冷門系,要上國立後段電資也不是問題,後者沒有前者校名好聽,但是收入輕鬆翻倍! 電資正常念,未來的地板就是當公教人員,已經是許多頂大文組的天花板了 。參考 【資工系畢業工作都很操?沒有輕鬆的工作嗎?來看看待遇等級】 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