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多數的學生跟家長都聽過「電資醫牙」出路最好,講俗氣一點就是收入最高,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問題。這邊要注意的是,醫牙不是跟「電資」比,而是跟「頂大電資」比。坊間有些評論說:「我們家誰讀電資收入也不怎麼樣」,因為不是頂大電資,本來就填不到醫牙阿,不能比。
有些學校老師,如果學生分數有到,都會大力遊說填醫學系。原因是學校有學校的KPI,「我們學校去年出了10個醫科」,一句話簡單粗暴的表達了該高中的升學成就。如果有幾個不聽話的跑去填了台大資工,那是浪費分數阿!你叫老師怎麼贏過其他班?校長要怎麼一句話打爆其他高中?大家要替高中老師想阿!
好了,我沒有要替老師想,接下來替學生想。
廣泛的來說怎麼選志願,我在【如何選擇大學志願?該看興趣還是收入?】已經談到。這邊就專注討論,在「電資醫牙」之間猶豫的學生,該考量什麼。
若有這四個可選,首先收入是最不需要考慮的。「醫生的收入最高」不是事實,可以看看台大醫學系畢業、現任醫師蒼藍鴿現身說法【醫生薪水真的非常高?】、【年薪300萬工程師辭職重考醫學系 醫: 腦袋壞掉】。基本上這四個在畢業十年後都是年薪200萬起跳,至於跳多少,個人差異大於領域差異。大致上可以說,醫牙比較穩定,電資的天花板比較高。但真的不需要細比收入,不管選哪個,都是PR99,如果還要擔心賺不夠,全台灣九成的人都要餓死了。
大的來說,醫牙跟電資是兩個差很多的領域,既然收入不需要考慮,當然就考慮興趣阿!但我發現很多頂標生,沒有個人興趣。後來想想也不奇怪,既然是頂標生,國英數社自,無一不精通,相較於其他人,並不會對某科特別有成就感(每一科都被拉滿了)。另外也很常見,頂標生的家長很多都是顧好好的,孩子食衣住行都不用管,只要負責念書,生活經驗相對單調。若真的實在不知道興趣,建議趕快摸一下程式、摸一下機器人、去醫院坐半天看看人來人往,感受一下未來人生到底想怎麼過。
如果從個人特質上,我會說「求慢求穩」的個性適合讀醫牙,「求新求變」的個性適合讀電資。以醫學來說,從求學階段就是以「背」為首要技能,牙醫跟外科還要求手巧,開業之後,累積越多的經驗,醫術就會更精進,基本上就是日復一日做類似的工作到退休,不需要也不允許有太大變化。電資就大不相同,20年前開始網路爆發,10年前智慧手機爆發,目前則是AI大爆發,每年都有新東西可以玩,每天都在無中生有,不與時俱進就被淘汰。以工作內容來說,電資生也不是只能做技術,許多人是早期做工程師,然後做產品經理(負責技術跟市場的銜接),或是做Sales等等,慢慢從技術端走到商業端,所以我們看到高科技公司的CEO,幾乎都是讀電資的,幾乎沒有讀商出身的。
而這四個系裡面,以資工系的彈性最大,可能性最多。世界最頂尖的公司以軟體公司或軟硬整合比例最高,譬如Google、Facebook、Microsoft、Amazon、Apple等,所以資工系畢業想出國掏金是機會最大的,當然留在國內也有很好的工作機會。因為軟體無遠弗屆的特性,工作方式也是最有彈性,最有機會找到「Work From Home」的工作,也就是在家工作不通勤,甚至人在台灣,幫美國公司工作,領美國薪水。除了找工作之外,資工系創業也是最簡單的,一個人一台電腦就可以零成本創業。類創業的工作,包括接案、SOHO族、個人創作者等等。譬如寫出一個受歡迎的App,就可以每個月有源源不絕的收入。
我有時會被學生問到:「我想要有機會環遊世界,讀什麼系比較有機會?」。當然是資工阿,我自己就經常邊旅行邊工作。我當老闆的時候,也讓員工邊環遊世界邊工作。我的學生才20歲,已經邊環遊世界邊工作。在軟體產業,遠端工作不是什麼值得上新聞的特例,每天都在發生。
而牙醫系是另一個極端,求慢求穩的典型,其變動的程度是這四系當中最少,整體職涯變動不大。以光譜圖來看,最左邊是"收入穩定"跟"求慢求穩",最右邊是"天花板高"跟"求新求變"。而由左至右的科系分別為"牙醫"=>"醫學"=>"電機"=>"資工"。再次強調,這四個沒有誰比誰好,只有哪一個比較適合你。
歡迎加入高中生學程式FB社團、以及愷哥電腦科普頻道,跟我一起學程式、學人生。【愷哥程式APCS班】熱烈招生中喔!